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胜会  宗洁 《南方经济》2016,35(8):75-93
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珠三角为研究对象,构建优势制造业指数和区域协调指数,并运用系统耦合和协同论的有关原理,进一步构建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耦合模型,测算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实证研究发现:第一,珠三角地区的优势制造业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级化程度较低;第二,城市优势制造业指数变化趋势呈现分异特征,即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深圳呈现下降趋势,而其他少数几个城市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区域协调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耦合特征在横向层面表现为高度耦合协调,在时序层面表现为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下降与非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上升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22.
正聚合优势资源实现"编队出海",搭建全产业链一体化平台,推行"四位一体"模式打通价值链,推进职能制度化、业务流程化、工作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创新价值化,电建海投公司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持续打造公司"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在践行国家"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电建海投公司根据海外投资开发的特殊性、系统性和复杂性,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通过集成全产业链优势、构建特色经营模式、融合中外多元文化,持续打造公司"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力、发展软实力,实现了以投资为引导,激发全产链一体化优势"走出去"的聚变效应。  相似文献   
23.
优化制造业发展模式,实现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是部署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政策发展脉络为研究轴线,将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历程划分为资源消耗型、资源节约型和绿色转型发展三个阶段,并指出国外制造业强势发展压力以及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瓶颈是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主要困境。据此,本文认为,以核心技术推动绿色智能制造发展,以顶层设计促进绿色制造体系构建是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趋势。其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发展模式以及形成制造业智能发展标准体系是推动绿色智能制造的重要动力;完善法律体系、完善绿色发展政策以及完善行业准则是促进绿色制造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24.
分析我国LED产业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LED产业发展是基于比较优势的演进过程,比较优势的转换主导了产业发展路径。我国产业呈现分散与集聚并存现象,是比较优势主导了产业的发散,而竞争优势主导了产业集聚。通过构建企业合作竞争博弈模型,证实了长期内LED产业的区域竞争格局受企业合作竞争影响,并且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与共生发展取决于区域企业的合作竞争。  相似文献   
25.
基于2015年人工智能政策,探究其在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中的作用。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并进行准自然实验分析,识别人工智能政策的经济成效。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政策的实施初期在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对东部地区和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较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创新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是人工智能政策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26.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政策与科研结构不协调问题影响了高校创新绩效。基于2004—2019年中国内地27个省份高校面板数据,运用路径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创新政策与科研结构对高校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校创新政策与科研结构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结合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创新政策能够显著促进科研产出绩效提升,但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其中,创新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而科研产出绩效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科技成果隐性转化。科研结构对创新绩效的推动作用存在分异,集中作用于科研产出阶段,说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一致性和竞争性依然存在。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发挥创新政策对科技成果转化目标的正向引导作用,在政策层面关注科技成果隐性转化,强化科研方向转移与创新要素配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EDA)模型测度财政科技支出效率,并通过熵值法测度区域创新能力,最终构建系统GMM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类型财政科技支出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科研产出效率与区域创新能力间呈现倒“U”形关系,经济产出效率显著正向影响区域创新能力。人力资本负向调节科研产出效率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倒“U”形关系,但在经济产出效率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8.
科技人才是实现区域创新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分类评价视角将科技人才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和创新创业类三个类别,从创新主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构建科技人才类别与区域创新差异的分析框架,并以中国31个省份为样本开展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三类科技人才驱动区域创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主要基于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应用研究类科技人才立足于创新个体的基本素质、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创业类科技人才侧重创新个体的影响力和创新环境。(2)三类科技人才与区域创新发展之间呈现九种组态路径。基础研究类科技人才为组织主导型、环境主导型、组织—环境共同主导型,应用研究类科技人才为组织主导型、环境主导型、个体—组织共同主导型、个体—组织—环境均衡发展型,创新创业类人才为个体驱动型、环境主导型。(3)三类科技人才既有环境主导型这一通用性驱动路径,也有各自不同的专用性驱动路径;不同组态路径的替代关系中创新环境“硬条件”支持尤其重要。最后,本文基于三类科技人才个体、组织和环境的要素组合,为驱动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