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农业效率与农户规模负向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农业经济学的热点,本文以1999-2003年湖北农户数据为证据,从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率、TFP和技术效率等角度,多维度检视农户效率与农户规模的关系,从家庭禀赋角度对农户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农业效率与农户规模负向关系假说需要放到更宽阔的视野内全面审视,小农户是否享有相对大农户的效率比较优势取决于宏观导向上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政策工具提高农业效率的潜力巨大,可以妥善利用。  相似文献   
2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优势发挥殆尽后,到底是什么因素支撑了中国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命题。本文在利用全国和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所形成的村域微观数据的基础上,试图来回答这一问题,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本文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中国农村所进行的工业化、非农化选择了一条建立小规模、劳动密集型、本地化企业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了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所带来的农村就业结构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支撑了中国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增长的关键是劳动力从农业到非农部门的再配置与自由化。  相似文献   
23.
[目的]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4期追踪数据,运用VEP法测算了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然后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果及中介效应机制。[结果](1)近年来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显著降低,中西部地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比东部地区高;(2)精准扶贫政策显著降低了农户贫困脆弱性,政策效应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愈发显著;(3)实证估计结果通过了连续型DID法与PSMDID法的稳健性检验;(4)异质性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脆弱性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对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大于对非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5)中介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社会资本的方式降低其贫困脆弱性。[结论]在贫困状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应保持帮扶政策持续稳定,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在识别贫困户和制定扶贫政策时,需关注未来可能陷入贫困的农户,提升其应对外界风险冲击的能力,同时应注重发挥各种社会组织与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形成多方面减贫合力。  相似文献   
24.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Trans-log)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以湖北省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作为实证,对农户家庭经营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做了系统分析。实证分析结论如下: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来看,农户的微观经济行为与农村的宏观经济表现是一致的,其中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起了决定性作用,技术进步则一直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直接动力,然而规模经济的作用并不明显,农户相对于生产前沿(最佳实践者)的技术效率差距扩大与分化则严重阻碍了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25.
本文利用经济转型期湖北省农村的有关时序数据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多元协整方法,通过求解农民收入增长与教育、健康的长期均衡关系和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对教育和健康的投资收益做出了比较有效的估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和健康投资不足确实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改善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将会极大地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并由此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26.
中国农户消费-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在对中国农户消费-收入各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农户消费-收入的典型相关模型,定量判别农户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各分变量的关联作用程度及影响,为分析中国农户消费-收入的结构特点和刺激农村消费的政策选择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7.
论文在采用单元调查评估法对中国农业分省污染排放量进行核算的基础上,应用考虑非合意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对1979~2008年环境规制条件下分省农业技术效率进行实证评价,综合考察转型期各省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程度。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发展问题,在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8.
转型期中国农户消费--收入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在通过对中国农户消费--收入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两个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中国农户消费--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希望能为分析中国农户消费的行为特点和刺激农户消费的政策选择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推动化肥减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农地流转的发展为推动化肥减量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 文章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DID模型、中介模型等考察农地流转政策对化肥减量作用、作用机制以及异质性作用。结果 (1)基准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政策对化肥减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农地流转能够促进化肥减量。(2)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农地流转政策可以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扩大经营规模的渠道对化肥减量起促进作用。(3)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自然地理区位维度,农地流转政策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带来的化肥减量作用更为明显;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维度,农地流转政策对非粮食主产区带来的化肥减量作用更为明显;在化肥用量分布维度,对于化肥用量位于0.9分位点的省份,农地流转政策实施带来的化肥减量作用相对较弱。结论 应继续有序推进农地流转,提高农地流转比例;应遏制农地流转“非粮化”,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因地制宜的探索农地流转模式。  相似文献   
30.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距及空间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收敛性,以期为缩小中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提供指导。[方法]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78—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Moran′sⅠ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探讨其收敛性。[结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区非均衡性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将28个省(市、区)划分为"快速上升型""平稳上升型"和"持续下降型"3种类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弱→强→弱"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收敛速度加快;分阶段来看,市场经济制度正式确立之后,空间收敛速度明显降低;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成来看,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存在空间收敛趋势;分地区来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收敛速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格局。[结论]考虑空间因素的收敛性分析更能客观反映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应充分重视地区间的空间效应,通过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措施,逐步缩小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