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10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57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论城市土地利用的置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城市土地利用中普遍存在着土地利用结构扭曲、功能混杂、空间拥挤和利用率低下等状况.提出必须通过土地利用机制变换,产业调整等对土地利用进行结构与空间的置换。置换中应处理好土地供应计划、城市布局、旧城开发与新区建设关系及土地空间利用的适宜强度等问题,以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中的良性、有序、协调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家庭生命周期是研究农户行为的重要理论视角。文章借鉴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利用扬州市邗江区289户微观样本,剖析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分析法和有序Logit模型。结果 (1)家庭生命周期特征变量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初始家庭>成熟的核心家庭>成长中的核心家庭>扩大家庭>萎缩家庭;(2)政策了解程度、家庭年收入、承包地面积、农民收益增加、子女就学条件改善和居住环境改善是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但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的关键因素存在异质性;(3)在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农户意愿既有共同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差异性影响因素。结论 应重视农户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将其作为制定农村居民点整理政策的重要依据;针对不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共同因素,采取普适性措施;对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中农户意愿的差异性因素进行识别,“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地区人多地少,人地关系紧张,特别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其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为此,台湾政府非常重视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将其视为在市场失灵时政府干预土地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湾土地利用规划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并在保护地区资源、支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大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鑫  欧名豪 《经济地理》2012,32(11):126-130
首先从索罗增长模型出发分析表示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关键指标,其次通过1998—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建设用地规模对相关关键指标影响,以推出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影响。结果表明:①索罗增长模型中单位资本产出水平是考量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决定经济增长率与增长空间;②面板计量结果中1998—2008年间中国建设用地数量对单位资本产出水平有显著负影响,说明期间建设用地扩张减小经济增长率与增长空间。研究认为,在经济转型期中国应严控建设用地扩张,以减小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依赖程度,进而促进技术进步,倒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基础上,测度了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运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探讨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33.81%;经济发展是土地集约利用的格兰杰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因此,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土地供应管控失效的背后动因,寻求实现对土地供应合理有效管控的创新思路。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践总结相结合。研究结果:土地供应机制是影响管控的重要因素,为实现有效管控,亟需对土地供应机制进行修正和创新。研究结论:动力机制是影响和决定政府供应土地的决策推动,约束机制是对政府决策行为的检验和校正,准入机制是对进入土地供应流程的相关要素设置门槛,以确保符合土地供应条件,监管机制是对土地供应主客体及整个土地供应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研究青岛市1997—2008年间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农地非农化特征,探讨影响农地非农化因素的差异性,估算农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对产业结构变动的作用。研究方法:采取实证研究,运用对比分析,建立灰色关联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结果:(1)青岛市农地非农化过程具有显著阶段性特征;(2)建设用地增加与相关经济社会数据关联度普遍不高,且极差较小;(3)建设用地增量对二三产业增加值贡献率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4)农地非农化趋势具有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研究结论: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约束力,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对农地非农化的引导,合理把握农地非农化节奏,加大农转用批后监管力度,盘活存量和批而未供土地,避免农地的过度非农化。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对中国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总结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内涵与特性,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环节,引入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理念与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的引入,强化了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功能;引导土地利用空间分区,促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由刚性变为弹性;提高了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研究结论: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在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规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为探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转型逻辑,探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路径。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属于在地化的空间管制创新模式,是在新的价值理念与治理需求引导下的空间治理转型实践。(2)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治理目标是实现国土空间系统性、激励性与高效能管制,其治理逻辑是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小闭环嵌入到国土空间治理大闭环之中,实现自然资源部内部治理“小协同”与以自然资源部为核心的多部门治理“大协同”联动。(3)可从构建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优化系统治理的“三条控制线”划定及管制规则、规范与创新国土空间用途管理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多部门权力协同机制以及利益调节机制等方面探索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完善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涉及多学科交叉、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将来研究要加强理论综合支撑顶层设计、关注区域差异鼓励地方创新以及尊重主体利益提高管制效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