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10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57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农户意愿影响因素数据,结合自然、经济限制因素,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综合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结果](1)区域内9个街道的理论潜力为2 260.298 148万m~2,其中,桥林街道的理论潜力最大,为831.499 671 7万m~2;泰山街道的潜力综合修正系数最大,为0.759 5;汤泉街道的潜力综合修正系数最小,为0.479 0。其现实潜力为1 228.514 406万m~2,仅占理论潜力的54.35%。其中,桥林街道的现实潜力最大,为503.722 501 1万m~2。各街道的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400 0~0.800 0之间,表明各街道理论潜力在整理的过程中释放的程度不同,综合修正系数与理论潜力释放的可能性呈正相关关系,前者越高,后者相应也越大。(2)农户意愿、自然因素、经济因素都对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过程具有较大影响。[结论]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开展的政策建议,为推动农村建设用地再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扬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分析1996-2004 年扬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状况,建立3种模型,比对在每一种模型下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新增过程及其面积变化、空间变化的差异.利用GIS软件分析影响扬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自然地理驱动因素;同时寻求社会经济政策驱动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最后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政策建议,以推进土地利用变化向经济、社会、生态最优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3.
34.
根据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管制力度相互作用的强弱,耕地管制可分成"市场灵敏区"、"政府失灵区"、"市场失灵区"和"政府灵敏区"四种情形。社会福利变化影响不同耕地管制情形下耕地管制量的变化。在市场灵敏区,政府不应参与市场的微观交易活动,否则造成耕地资源配置效率低、社会福利损失,成为政府失灵区;纠正"政府失灵"最有效的方法是政府制定宏观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管制的有效区域是"市场失灵区"和"政府灵敏区";管制量的下限为市场均衡量,上限为最大管制量,最优管制量为社会均衡量。  相似文献   
35.
面对日益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守住基本农田这块真正的保命田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外部效益理论、边际收益理论以及代价性损失和过度性损失理论,划分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两种用地类型,分析两种用地类型外部效益影响下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时基本农田配置的内在机理,据此提出相应的基本农田管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6.
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概要介绍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在美国的应用及其保障措施一:法律保障和经济政策激励,以期启示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中国应转变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借鉴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应用城市发展边界(UGB)技术、建立土地监控系统以及设立并促进土地开发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37.
江苏省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从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角度论述了江苏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分析了江苏省耕地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研究了江苏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提出了加强土地法制建设,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大力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等可持续利用耕地对策。  相似文献   
3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土地被征用后,大量的失地农民生活艰难.缺乏基本的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从征地补偿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出发。并对征地补偿的现状及弊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由市场决定的失地农民补偿标准的必要性、合理性及设计思路,为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整理居民点建设新农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苏省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农村道路通达工程、教育培训工程、农民健康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新五件实事。作为农村二、三产业活动和农民居住生活的载体,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0.
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深入开展,各项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提出土地利用调整和推进建设用地整理的措施。”该文件为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将“挂钩政策”提到了新的高度,开始由理论探讨阶段转向实际操作阶段。挂钩政策的由来《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最早明确提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该文件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