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49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92篇
经济概况   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山地资源与环境保护的产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阐明了我国山地实行家庭承包制这种产权制度安排不合理导致的问题,运用科斯定理,提出了解决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方法及配套措施,指出改变现行状况必须从产权安排的变革开始,即实行山地资源使用权入股的“社区型资源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62.
农民也是经济人,他们的选择充满着经济理性。当超生孩子的预期收益仍大于预期成本(包括抚养以及各种惩罚性成本)时,超生行为就是农民的理性选择。只有双向改变农民的收益预期和成本预期,才能从根本上实施政府的农村政策。  相似文献   
163.
罗明忠博士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决策、约束及其突破———“三重”约束理论范式及其实证分析》描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三步曲:学艺、筹资、找工作的微观决策过程,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微观决策研究的一个新视角。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劳动力转移理论主要有:刘易斯的  相似文献   
164.
"中产阶级"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必良 《商业时代》2002,(11):89-90
国家统计局9月份公布的《首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总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已达22.83万元.户均财产22万元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65.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基于分工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京安  罗必良 《南方经济》2003,(2):60-62,47
尽管“三农”问题历来受到各界的重视,但我国农经界往往就现象谈现象,缺乏对此的严格、系统的理论分析,因而无法给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方案。本文试图以分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经济发展一般过程的分析,指出“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农业的分工发展,而这必须保证农业领域中各项资源的完整产权,因此,减少农业领域中各项资源的产权残缺是农业分工发展的前提,也是“三农”问题解决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6.
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昌  罗必良 《商业研究》2007,(4):105-107,136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环节,无论在人口数量、所辖地域范围,还是在经济发展中,正在日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广东作为经济发达省份,要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与城乡和谐发展目标,想方设法壮大县域经济将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广东不同地区县城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并提出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7.
由广东商学院叶祥松教授等撰写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农联模式》(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农联模式》)一书,在组织的团队化方面做了积极探索。该书通过构建农联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形成机制,创新了我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68.
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构成了严峻约束。因此,如何推进农业的组织化,已经成为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通过相关经验的简要评述,提出了"公司+农场+农户"的可能模式。  相似文献   
169.
170.
本文旨在阐明农业减量化从技术逻辑、行为逻辑向交易逻辑转换的内在机理。农户是农业减量化的核心主体,其减量意愿及潜在技术需求具有重要的行为发生学意义。已有研究通常将农户视为同质化主体,未能厘清农户需求偏好影响减量技术采纳行为的内在机理。本文以化肥减量为例,通过构建“农户分化—要素匹配—技术策略”的分析线索,揭示不同农户减量的目标偏好及其行为差异。分析表明,农户减量具有差异性,并与其要素禀赋特性和要素匹配度紧密关联。其中,生存型农户偏好以家庭生态圈内部要素替代外部要素来弱化毒性成分以保护土壤;生活型农户偏好以节省劳动力的施肥措施改进来降低肥料损耗;生产型农户偏好以改善化肥养分元素配比来增加作物吸收率;功能型农户则偏好通过危害度更低的外部要素替代来弱化毒性成分。此外,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供应商偏好以施用工具的改进来降低化肥损耗。本文进一步强调,通过鼓励小农户的连片种植,能够突破其要素禀赋局限,诱导农业减量服务的社会化与专业化,进而促进农业减量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