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8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33篇
经济概况   1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移民安置补偿问题是近些年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对工程移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之上,基于移民视角借鉴结构方程模型和顾客满意度模型建立移民安置补偿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设计与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度验证;模型显示移民满意度主要受到质量感知、价值感知和移民预期的驱动,其中,价值感知和移民预期则对于移民满意度影响显著。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如何改进安置补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3.
伊宁县失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逐渐增多,占用大量土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补偿标准低、补偿项目缺失且范围狭窄、补偿方式单一、补偿费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对伊宁县失地农民补偿问题进行了调查及分析,以更深一步了解伊宁县失地农民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进而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关系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研究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实现区域内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基于低碳视角构建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集对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1)2005~2014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经历了"不健康→临界状态→亚健康"的过程。(2)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经历了"不健康"到"亚健康"过程;系统效益经历了"病态"到"初级健康"的历程。[结论]为改善研究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提出了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安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能源、促进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
[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系统工程。土地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系统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对其研究有利于提高区域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土地保障。[方法]文章以塔城市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文明视角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2009~2014年塔城市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影响主要因素。[结果]塔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主导影响因素为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农药施用量、林地面积、第一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化肥施用量等因子。[结论]构建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管控机制,包括绿色经济发展机制,土地资源"三位一体"保护机制和科学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监管机制。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保护措施、科学利用土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为保证棉花这一国家战略性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确保新疆南部地区棉农生计的可持续性改善,本文试图对南疆棉农生计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运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实地调研和访谈数据,从户主的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家庭经营方式、自然灾害影响和政府补贴与资助五个方面对影响棉农家庭经营收入和生计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运用因子分析法等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南疆棉农生计变化影响因素的综合排名。研究结论表明:家庭经营规模,种子、农药及地膜投入,政府补贴资助量和套种数量四种因素对棉农生计变化影响较为显著。最后,建议通过政府补贴、政策制定、土地利用以及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完善以促进南疆棉农生计变化的良性作用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7.
祁瑶  蒲春玲  张倩 《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76-278,293
土地整理效益分析是土地整理理论和实践研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进行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对促进土地整理理论体系的形成,规范与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参考了诸多文献的基础上,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构建了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对阜康市水磨沟乡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理项目总体比较成功,通过整理大大提高了项目区的土地综合效益,得到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28.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布局的形成和发展是产业空间集聚扩散作用的结果,从空间角度看这些变化最终是以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表现出来.把握区域产业集聚扩散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内在时空规律,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本文试图从农户层面上,以四个补偿模式为框架,以补偿的要点为基本要素构建经济利益补偿体系,为促进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30.
增值收益分配是宅基地置换补偿中农户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塔什科瑞克乡实地调研和农户访谈,首先构建地方政府—农牧民的宅基地置换决策模型,在决策主体"理性人"假设前提下,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宅基地置换中地方政府和农户的微观行为界限。最后根据塔什科瑞克乡宅基地置换实践检验,得出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