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9篇
经济学   44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4篇
农业经济   16篇
经济概况   31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实体经济会不会空心化,关键看从事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能不能得到缓解。去年在中小企业的倒闭问题上,有两种争论:一是中小企业倒闭“无害论”。有人说转型时期中小企业倒闭不值得大惊小怪,甚至有人说中小企业是落后生产力代表,死掉一批有利于转型升级,在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倒闭一批中小企业是无害的。二是“无据论”。有些地方官员说...  相似文献   
162.
党的十八大为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新方向和新动力。在新的发展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立足点将从速度至上和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和效益优先,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和民富优先,以及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济增长动力源泉也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从过度依赖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转向靠深化改革来形成制度红利。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质量的关系,国家、企业和居民的利益分配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关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引擎,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新的制度红利,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3.
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及其战略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 1.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测定 研究中国城镇化第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中国城镇化真实水平的测量。根据国家统计局1988年统计,我国市镇人口已达49.8%。事实上,在市镇范围内存在着大量的与城镇联系不十分密切的农业人口。这种农业人口来源有三:第一,市所管辖的县。例如湖北武汉市辖4郊县,全市统计人口1989年653万,其实市区仅有371万;第二,县改市。如湖北省新设的利川市,统计人口是73万,但非农业人口仅4万;第三,镇带村。湖北省蒲  相似文献   
164.
着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竞争战略制高点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引擎。目前,国务院已批准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165.
完善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体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融资是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但是"僧多粥少"的资源分配格局使得中小企业常常遭遇"重大轻小"、"嫌贫爱富"的"规模歧视"和"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其发展面临融资难困境.本文认为,在后危机时代,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不仅需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发展政策性银行、商业性中小银行和准金融机构,健全多层次银行体系,而且需要推进公共政策服务、融资担保服务和中介信息服务等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6.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互动发展,打造梯度有序、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城镇体系,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布局和人口均衡分布,实现城镇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北京治理"大城市病"要通过产业疏解和功能疏解带动人口向外疏解;河北要合理承接首都产业和功能,淘汰污染产能,通过协同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7.
2014年8月31日,20年来首次大修的《预算法》历经四审,高票通过.现代预算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新《预算法》承担着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使命与责任.一、新《预算法》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现行《预算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规范预算管理、调配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原《预算法》对预算内容的完整性、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规范性、监督的严肃性以及活动的公开性等重大问题缺乏明确而严格的规定等缺陷与不足逐渐暴露,已经与当前的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同时,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的关于转移支付、预算公开、地方政府负债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修改《预算法》将有助于推进我国预算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有助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