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粮食都不纯粹是一种商品,政府要发挥一定的作用。象我们这样一个受西方意识形态打压的社会主义大国尤为如此。这就决定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要体现我国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关键就是要处理好以下十对关系:一、粮食生产经营市场化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我国有强大的政治管制能力,形成网络的组织资源———粮食企业,也有依靠行政手段动用和管制粮食资源的传统和经验,由于受计划经济惯性的影响,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偏好于行政力量,有时甚至是迷信行政管制的威力,不习惯利用市场来达到自… 相似文献
2.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条件和制度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大才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18(5):58-60
强制性制度变迁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和破坏力,改革者在实践中应分析这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基本条件和必须的制度环境,按照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一般运行原则做出决策。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典型的强制性变迁,对其实施过程的分析可以给予我们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3.
农村税费改革后,许多乡镇苦于无法偿还庞大的乡村债务。其实,农村有着丰富的资产、资源,只要盘活这些资产、资源进行资本经营,就能够从中获取收益,偿还债务。具体方式有四种。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一个特殊的商品,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是稳定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千百万农民增收的载体。对于这样一个既具有社会功能、又具有经济功能的商品,其运行机制具有特殊性,不能只依靠市场调节,必须借助宏观调控力量进行引导和规范。在分析粮食流通体制目标的基础上,对粮食宏观调控的相关因素——调控主体、调控工具、调控体系进行了规范分析。 相似文献
5.
破解农地制度改革的几个疑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如果说1978年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改革农村经济会崩溃,改革又面临着诸多风险,那么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同样面临着20多年前类似的"两难选择":不改革,农村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改革又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潜藏着诸多风险。当前土地制度要解决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是否给予农民长期(或者永久)的土地使用权;二是是否让农民拥有完整的 相似文献
6.
7.
8.
从一般的经济理论来分析,粮食宏观调控主体应该是中央政府,并构建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参与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但是我国目前的粮食宏观调控却通过省长负责制,演变成了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参与指导的多元化、分散式调控体系。这种调控体系导致了调控权利分散、调控责任不清,调控成本增大。文章通过对这种分散式的、多元化调控体系的分析,提出了选择粮食调控主体的一般基本要求,并对在新的调控体系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调控权利和责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正> 在一般人的眼中,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民根据市场信息自主决策的行为,与政府没有关系。其实不然,结构调整离不开政府,而且还需要政府担大任。一、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市场缺陷需要政府弥补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性产品需要政府调控。经济学理论承认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失灵的地方。市场失灵主要是在具有外部性或者社会公益领域。虽然农业结构调整从总体上讲,属于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