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7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32篇
综合类   19篇
贸易经济   5篇
农业经济   55篇
经济概况   3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补贴应主要给粮食主产区生产优质粮食的农户和耕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补贴目的不外乎确保粮食经济安全、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粮食补贴约束条件有三个:要考虑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要符合 WTO 的精神;要考虑补贴效率(补贴直接效率和市场效应)。根据粮食直接补贴的目标和约束条件,笔者认为,粮食直接补贴要补贴给粮食主产区生产优质粮食的农户和耕地。  相似文献   
52.
53.
反思98''粮改     
2001年,浙江省率先拉开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序幕,取消1998年实行的“三项政策”。许多省市紧随其后,逐步放开粮食市场。最近有不少粮食经济专家和技术官僚吹风,市场化改革的力度还要加大。笔者闻之,既惊又喜还叹。闻改而六惊“一惊”上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如此“短命”。1998年国家实行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核心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到2001年浙江开始实行市场化改革的试点,前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对前次改革进行了自我否定。随后广东、江苏等省份,也基本取消“三项政策”。今年粮食产销平衡省份也逐步放开市场。粗略统计大约有20…  相似文献   
54.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的利益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是调整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约束或者规定。1998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也是调整相关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变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的巨额亏损、财政负担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5.
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过多次调整,统购统收的计划管理方式已经被打破。市场在粮食的生产流通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粮食流通体制仍然是以行政管制为主,市场机制作用为辅。这种以行政力量为主导的体制不仅与市场经  相似文献   
56.
57.
论农村土地的新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的传统功能是生存功能,就业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衍生出价值功能、财产功能、融资功能和资本功能等新的功能。  相似文献   
58.
目前乡镇财政风险不是个别现象了,已经蔓延到了大部分的乡镇。据有关材料显示,目前在我国3000多个县市中,财政长期呈现赤字的县市已超过50%,约有50%~60%的乡(镇)入不敷出。但是为什么乡镇财政危机没有显现和爆发呢?主要是乡镇将财政危机向下、向外、向后转嫁了。一、乡镇转嫁财政危机的途径1.向下转嫁。农村税费改革前,乡村的财政缺口主要是通过收费或者摊派来向农民转嫁。如安徽省除正常的税费收入外,还有40多亿元的其他收费(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湖南省常德市乡镇的收入有三个“1/3”,即1/3的税收,1/3的统筹提留,1/3的其他收费。不…  相似文献   
59.
制度变迁的成败和制度供给的效率皆取决于制度变迁成本的高低。制度变迁成本低,制度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制度供给的效率也就会提高。否则,改革就可能会失败或者增加难度。目前农村税费改革政策难以落实到位,许多地方农民负担反弹,就是改革成本太高,又没有好的分摊渠道所致。所以,研究税费改革成本,并制定相应的成本分摊措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0.
论政府与市场在粮食经济中的分工和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粮食商品的特殊性,分别分析了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局限性,并对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分工与协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