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1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39篇
经济概况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农业经济问题》这份理论刊物,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党的路线、方针的转折关头,为贯彻改革、开放方针创办的.十年来,它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难题,及时总结了实践中的新经验,为推动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此,我表示热烈祝贺,并衷心祝愿贵刊在今后为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最近几年,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徘徊,形势是严峻的.我想借此机会,就如何坚持农村发展研究的正确方向谈一点个人想法.  相似文献   
42.
卷首语     
本期有几个重点: 第一是农村小城镇建设。改革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小城镇在广大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成为引人瞩目的现象。据统计,1983年全国有建制镇2700多个,到1994年增至1.6万个;包括建制镇的小城镇和集镇更是多达5万个,进入小城镇居住的农民达到2亿人。可以说,农村小城镇的蓬勃兴起,成为中国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的显著特色。有人甚至认为,农村小城镇是富于创造力的中国农民继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之后的第三个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43.
中共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造性发展。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有两个观点需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我国农村十余年多方位成功的改革实践则表明,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坚持和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农村改革,需要从不同层次上消除妨碍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各种体制性因素,坚持农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巩固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搞好县级改革以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并发育农村市场从而为商品经济发展创立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农村工作者也要转变观念、重新学习,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大发展。  相似文献   
44.
坚持和逐步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是关系着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移的关键。因此,今后既要继续解决近年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又必须继续坚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实现这一有划时代意义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要依据国民经济的需要和可能,以及农业自身的承  相似文献   
45.
在邓小平同志讲话精神的激励下,全国出现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经济发展速度成为全国上下都很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7月18日,由《中国工业经济研究》编辑部与《经济研究》编辑部、《财贸经济》编辑部共同举办了经济发展速度问题研讨会。研讨会由本刊主编周叔莲同志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刘国光、张卓元、何建章、李京文、陈吉元、乌家培、裴叔平、于祖尧、汪海波、吕政、赵岷山、郭树清、朱成章、柴本澄、张文中、丁宝山、郑海航等。与会学者紧密结合现实,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现将发言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6.
我国农村已經基本实現人民公社化。这个史無前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我国农業生产全面不断的躍进和五亿农民愈来愈高的政治觉悟准备了成熟条件的。因此,它一發而不可遏止,其来势之猛、發展之快、規模之大、范圍之广,甚至大大超过了兩年前的农業合作化运动高潮。由組織規模比較狹小、生产內容比較單純的农業生产合作社轉变成为大型的、綜合性的、乡社合一的、工农商学兵五結合的人民公社,是我国农村中生产关系的又一次伟大变革。生产資料私有制的某些最后的殘余消灭了;集体所有制进一步扩大并且提高了;同时,在若干方面已經包含有全民所有制的成份了。  相似文献   
47.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是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极其重要又极为复杂的经济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经济学界进行了长时期的研讨。三十年来,报刊上发表了上千篇文章,出版了几十本专著,举行了上百次不同规模的学术讨  相似文献   
48.
邓小平的农业“两个飞跃”思想与中国农村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邓小平在谈论农业问题时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这就是邓小平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这一思想,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对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作一初步探讨。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深远意义,以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进一步完善问题。第二部分探讨从小规模家庭经营走向适度规模经营的内在必然性。第三部分分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式。第四部分探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条件与当前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49.
略论脱贫     
如何使一部分地区的人民尽快摆脱贫困处境,解决温饱问题,仍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亟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探讨。 (一) 划分贫困线的标准 划分贫困线的标准是相对的,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根据抽样调查测算,1985年全国农  相似文献   
50.
农业产业化:市场经济下农业兴旺发达之路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农业产业化:市场经济下农业兴旺发达之路陈吉元近年来,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提出,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实,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的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它在我国农业改革的实践中,自80年代以来,在一些地区早以多样化形式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在由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