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4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8篇
农业经济   4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生态服务价值法对大庆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为:草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林地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呈增加态势,而其他地类则减少。其中水域增幅最大,达42.31%;牧草地减幅最大,达4.13%。11年间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增加324506.61万元,主要得益于水域面积的增加,耕地、林地的增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增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表明大庆市生态建设取得了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2.
应用协调度模型,对石家庄市城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测算,为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3-2007年,该市建成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由初级协调发展类逐步发展为良好协调发展类,且始终为环境滞后型.在此基础上,对该市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3.
以哈尔滨为倒,探讨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针对哈尔滨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以“压力-状态-响应”理论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灰色性,采用灰关联分析法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从宏观上对2000~2005年哈尔滨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5年土地生态均处于基本安全水平;2000—2002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略有下降,但2003~2005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增加趋势,说明其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改善;存在人口密度、工业用地比重偏高,绿地覆盖率、建筑容积率、人均居住面积、空气质量达二级率等偏低不安全因素,制约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4.
以"十五"期间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对"十一五"期间12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进行数列预测,以助于协调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变化与城市功能关系密切,必须通过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强化规划管理、明确城市功能以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45.
研究目的:在沈阳市2005和2015年两期TM/OLI数据支持下,提出并验证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关联理论假设和界定城乡结合部边界的新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假设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由城市核心区到外围乡村,土地利用变化先低—低聚集,后不显著,但局部表现低—高、高—低或者高—高态势,至城乡结合部外缘逐渐表现低—低聚集;(2)实证分析认为,沈阳市城乡结合部内边界大致在二环和三环之间,外边界的北部、西部和南部主要分布在四环线之外,东部分布在三环和四环之间,总面积1234 km~2。研究结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空间关联理论假设成立,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关联性来界定城乡结合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6.
哈尔滨市土地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产权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土地市场化程度低,功能发挥不充分;土地市场交易价格不合理;土地管理体制和法制不够完善等方面。哈尔滨市政府应规范土地市场,重点在于建立土地有形市场;严格土地出让制度,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建立科学的地价评估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同时,要坚持土地利用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配置、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47.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但并非农业强省。如何合理、有效增加农业投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是黑龙江省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根据黑龙江省1999—2008年的耕地变化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黑龙江省近10年来耕地的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耕地变化差异显著;经济发展、人1:2增长是引起耕地数量变化的内在驱动力,而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有关土地的政策是引起耕地变化的外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48.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基础构建黑龙江省农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黑龙江省2007年各地市农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同时计算评价结果协调度和准则层因子贡献率,并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各地市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鸡西市农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相对较高,其整体协调性较好;哈尔滨市农地可持续利用水平仅次于鸡西市,但整体协调性不高;齐齐哈尔、七台河与黑河三市的农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相对较低;其余地市农地可持续利用的整体水平差距不大,但制约农地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各有侧重。最后,依据农业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的评价结果,对各地市农地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归并,针对各类地区地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农地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以大庆市为研究区,依据2001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角度,运用Costanza的方法,结合谢高地修正的我国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定量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量。结果表明:2001~2009年间,研究区林地和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有减少,其中林地的面积变化量最大。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研究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庆市9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41170.55万元,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和食物生产等3项生态服务功能下降,其余6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看,湿地和水域的生态服务功能较强,只有林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50.
石油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土地利用处于不断变化和调整过程中,深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偏离最优状态的程度和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至关重要.以大庆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协调度的内涵,从石油城市转型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个子系统构建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协调度模型,分析其2000-2007年土地利用协调度和潜力度时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土地利用协调度整体呈现线性递增的趋势,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子系统的变化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土地利用系统经历了不协调、不太协调、基本协调、比较协调4个发展阶段,说明土地利用系统整体上能基本满足城乡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但是离最优状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只有进一步挖掘其潜力,才能促使土地利用状况利于转型期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保持与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