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1篇 |
计划管理 | 6篇 |
经济学 | 37篇 |
综合类 | 2篇 |
贸易经济 | 9篇 |
农业经济 | 18篇 |
经济概况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促进辽宁农村消费的途径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刺激辽宁经济增长,扩大农村消费是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方面。据统计,2007年末,辽宁农业人口已达到2155.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0.9%,超过人口总数的一半。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则这一市场的需求规模是巨大的,并且可以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内需乏力的局面。 相似文献
22.
23.
文章以要素密集型逆转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东北三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对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2003至2014年制造业的要素密集型进行实证测度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东北三省制造业的要素密集型发生了逆转,即从资本密集型逆转为劳动密集型。(2)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制造业要素密集型逆转的时间晚于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制造业在2006年发生要素密集型逆转,辽宁省制造业在2004年发生要素密集型逆转。(3)2003-2014年,东北三省制造业的资本要素集聚系数由大到小变化剧烈,而技术和劳动要素集聚系数较平稳。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生态产业园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国家层面的生态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对于生态产业园区的研究成为热点。基于对张裕.卡斯特酒庄运营模式和海洋产业系统的研究,针对海洋经济的生态产业园区提出基于四大生态子系统的建设模式,以利于海洋生态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5.
利用2005—2014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可以从供给侧视角以生产性服务业自身集聚及其与三大产业的协同集聚作为其对国民经济的供给规模和供给结构,用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探察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空间影响,两者之间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就供给规模而言,全国层面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为倒U型关系,尚未达到最佳集聚程度;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在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力军;低端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聚在中部地区,对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阻碍作用,而对西部地区具有积极影响。就供给结构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大,与第一产业的协同集聚的影响最小,而与第二产业的协同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尚未发挥出足够影响。 相似文献
26.
27.
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大增长极,合理的产业分工对于实现规模经济和建立具有全国地域分工意义的产业体系均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运用区位商指数、中心性指数和引力模型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从地级市的视角测度了环渤海地区产业地域分工的基本格局。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发展的地域分工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为制造业—服务业主导,西部地区为农林牧渔业主导,中部地区为采矿业和矿业—制造业混合带;从城市节点差异性来看,环渤海地区以矿业—制造业型城市、制造业型城市为主,地区服务业专业化发展程度较差;从产业空间结构来看,分出了七大产业地域功能区,各功能区发展动力差异较大,并总结了"一圈、双核、三带"的空间结构特征。最后对环渤海地区产业优化布局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8.
29.
海洋科学研究是海洋经济发展动能转换的核心动力源,推动海洋经济向高质量转变,而海洋科学研究合作网络发展是促进海洋科学研究大发展的重要一环。因此,以涉海机构发表的科研论文作为有效探究海洋科学研究合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借助CiteSpace软件分别对2007和2017年海洋科学研究的分布及机构合作网络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海洋科学研究发展迅速,研究领域更为多元化,研究热点与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需求高度相关。水下海底矿床开采、海上油气田钻井工程、潜水技术与装置、水产机械仪器等是海洋科学研究的新兴或具有重点突破的领域,发文量的增长较为明显。②中国海洋科研合作网络的集聚性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强的国字号科研院所及重点院校发挥着骨干作用。中国科学院的合作频数最高,作为海洋科学研究合作网络的"集线器"是海洋科学研究合作中最为活跃的节点。③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合作网络知识技术的"通道"更为稠密,由"单核心"的发散型结构发展为"多核心"的条带状伸展结构,研究内容聚焦于"船舶工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地质学"等方面。④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参与合作的机构增加,但相较于自然科学领域,尚未形成完整的科研合作网络。研究内容聚焦于"海洋经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等方面。最后提出优化合作网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框架构筑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当前,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日益受到科学界的广泛重视,对于它的定量评估已成为生态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基础上,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加以探讨,并根据Costanza等人的研究成果选取指标,尝试建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框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