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29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21.
22.
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源于他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源于他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法国及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贫困治理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吸收.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制度—生产力—个体"分析框架总结了马克思贫困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贫困治理理论是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实践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贫...  相似文献   
23.
如何平衡房地产调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当前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要理顺房地产调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首先需要认识房地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正负效应,"趋利避害"才能实现房地产的合理调控和良性发展。(1)房地产业适度发展的正效应。如果房地产业是适度发展的,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与房地产业相关的产  相似文献   
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发展速度也呈现了上升的趋势。本文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逻辑起点,通过分行业和区间的统计指标分解,分析了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的零售商品总额年增加额的差异性和趋势;同时分析了市级、县级和县级以下区间零售商品总额年增加额的差异性和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我们提出了疏通商品流动环节、鼓励发展餐饮业和扩大农民消费品市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5.
数字化的新生产要素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作为新生产要素,正在成为生产条件的重要部分.本文从马克思生产条件分配理论出发,讨论当新生产要素广泛渗入劳动过程、价值生产和实现过程时,其不同的归属和占有关系对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利益分配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中国而言,不仅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机遇,加速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多的数字财富;还要从源头处调整实现更加合理且均衡的生产条件分配,形成更为合理且均衡的收入分配结构,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现.  相似文献   
26.
<正>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研究,2022年11月26日,由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和西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2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新概括,从所有制、市场经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三个方面规定了基本经济制度范畴,使得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全面,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战略部署,系统推...  相似文献   
28.
我国转型期居民间财富差距问题的主要矛盾是结构和利益失衡, 具体表现为居民间财富分布的不平等程度已经比较严重, 城乡居民之间的财富差距巨大,不同行业人群的财富差距不断增大和中等收入者群体比重严重偏低等。导致财富差距不断扩大的具体原因包括劳资利益关系失衡、市场经济缺陷问题、财税体制缺陷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地区或行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愿景、财产结构和财产价值的变化,以及受到隐形收入、灰色收入影响等。实现共同富裕,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财富分配制度, 需要在核心价值取向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和正义的价值观; 在制度功能上, 形成有利于财富创造和财富合理分配的制度功能体系; 在制度构建上, 形成国家干预和市场机制共同起作用的多层次收入分配调节机制; 在具体的政策实施层面,注重从初次分配领域、再次分配领域和三次分配领域调节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