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6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初步形成了一批循环型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然而,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循环农业在目前运行的环境下,并不能充分实现"低碳经济"的内涵和要求。以安徽省为案例,对现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并在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循环农业模式与主体功能区相结合的崭新理念和运作方式。在不同的功能区内选择和创新使用不同的循环农业模式,必将为低碳经济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耕地是农业发展和农民收益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会带来不同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本文基于GIS技术,通过因素法定级路线,以霍山县为例,对山地耕地质量定级过程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霍山县耕地质量总体一般,各等级耕地交错分布,主要是三级地和四级地分布较多,且各级地呈现出类正态分布趋势,整体耕地质量趋势呈现从东北高西南低,这和霍山县地势情况一致。海拔较低,地势平缓,交通比较便利,耕地质量较好,地势起伏较大,离主干道、水系较远的地区,耕地质量较差。耕地质量的好坏受到自然、社会、区域三者协同作用,自然因素及区域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六安市茶叶种植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整和优化茶叶布局和生产,充分发挥六安市的自然资源优势。[方法]以"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选择与茶叶生长相关的养分、土壤、理化性状和立地条件等13个因子为评价指标,通过专家打分确定其权重,并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用累积频率曲线法实现六安市茶叶适宜性评价。[结果]六安市适宜茶叶种植区面积为1.329 8万hm~2,占该市茶园面积的36.4%。[结论]高度适宜区面积为5 504.3hm~2,主要分布于霍山县和金寨县,山高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大、漫射光多、土壤疏松、土质肥沃;适宜区面积为7 793.3hm~2,主要分布在霍山县、金寨县和舒城县,生态环境相对于高度适宜区次之,土壤呈酸性、弱酸性反应,通透性良好,适种性广;勉强适宜区面积为1.820 3万hm~2,该市均有分布,水、肥、气和热较为协调,质地以沙壤和轻壤至中壤为主,排涝能力一般;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水光热资源相对较差、土层极薄和排水困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淮南市大通区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测土配方施肥数据为基础,在GIS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大通区耕地地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大通区各地力等级比例分别为一等地为16.2%,二等地为41.6%,三等地为28.6%,四等地为9.1%,五等地为4.5%.并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不同等级耕地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了耕地的利用方式和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环境经济相关理论,回顾了美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历程及"最佳管理实践措施",并分别从财政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项目补偿四个方面分析研究美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的经验,从而提出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启示。重视激励促进作用,运用多种有效手段,构建监督执行机制,完善技术保障体系等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效管理国土资源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介绍了大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和国内外国土资源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构建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平台和大数据对遥感监测与数据挖掘的支撑作用,并从推动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地质工作现代化、辅助矿产资源管理以及创新国土资源档案管理五个方面阐述了大数据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在国土资源大数据研究和行业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因素法的裕安区耕地质量定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耕地质量定级是根据耕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对其质量进行综合评定及级别划分的过程。为科学量化耕地数量,明确耕地资源分布与提升耕地质量,为实现区域内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研究以裕安区为例,探讨基于因素法进行的六安市裕安区耕地质量定级评价。[方法]首先选取裕安区耕地质量定级因素因子体系,利用特尔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再将不同类型的定级因素因子指标分类量化;接着划分定级单元并进行分值计算;最后确定各定级单元定级指数,采用总分频率曲线法初步划分耕地级别,并通过SPSS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裕安区耕地共分为5个级别,其中以二、三级地为主,主要分布在江家店镇与罗集乡,共占78.79%。[结论]裕安区整体耕地质量中等偏上,耕地级别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递减规律,离道路或水系越近的耕地级别越高,反之越低;离城镇或农贸中心的耕地级别越高,反之越低;级别也反映出耕地在利用方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