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0篇
  免费   4216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761篇
工业经济   1715篇
计划管理   1391篇
经济学   3282篇
综合类   284篇
运输经济   31篇
旅游经济   8篇
贸易经济   3269篇
农业经济   2627篇
经济概况   1407篇
邮电经济   12篇
  2024年   172篇
  2023年   417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540篇
  2019年   1001篇
  2018年   777篇
  2017年   841篇
  2016年   735篇
  2015年   668篇
  2014年   771篇
  2013年   965篇
  2012年   1081篇
  2011年   825篇
  2010年   834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546篇
  2007年   539篇
  2006年   497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6篇
  1969年   9篇
  196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变化——基于经济周期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周期性波动因素如何影响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变化,本文对新凯恩斯模型进行以下拓展:城乡二元经济体系,城乡居民不同金融参与程度,及城乡间劳力迁移。基于1996—2012年季度数据,由贝斯估计得到的本文模型可以很好地匹配主要宏观变量的数据特性。本文研究得到各种外生冲击对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周期性变动的动态影响及解释力大小;并探明城乡生活水平周期性差距在2002—2004年间扩大及2011年之后减缓的影响主因;同时也发现短期宏观政策对城乡生活水平周期性差距具有不对称影响。  相似文献   
992.
Purpose: Prior literature has acknowledged multi-foci customer loyalties (loyalty to the selling firm and salesperson-owned loyalty) and argued that both entities (selling firms and salespersons) foster customer loyalty through respective loyalty-capturing efforts (relationship investments). However, scholars have not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firm relationship-specific investment (RSI) activities and salesperson behaviors (brand-building and guanxi behavior) on customer loyalty to the selling firm and salesperson-owned loyalty, especially their simultaneous (interaction) effects. The current research attempts to address this issue and examines the impacts that RSIs and salesperson behaviors have on customer loyalties.

Methodology/approach: A survey of seller–buyer dyads was conducted to test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model and hypotheses. Using 192 dyadic data from customers and salespersons in the Chinese business-to-business contexts, this study specifies the direct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sellers’ RSIs and salespersons’ behaviors on customer loyalties.

Findings: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lling firms’ loyalty-capturing efforts—property-based and knowledge-based RSIs—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wo types of customer loyalty. Salespersons’ relationship investments—brand-building and guanxi behaviors—also have asymmetric impacts on customer loyalty. Counterintuitively, salespersons’ loyalty-capturing efforts weake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irms’ RSIs and customer loyalties.

Originality/value/contribution: This study specifies different types of relationship investments and examines their respective and interactive impacts on two types of customer loyalty—loyalty to the selling firm and salesperson-owned loyalty.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firms’ and salespersons’ efforts may lead to unexpected and unintended effects on multi-foci loyalties. Therefore, the current study enriches our knowledge about multi-foci loyalty management and relationship marketing.

Practical implications: Because firms’ and salespersons’ loyalty-capturing strategies exert positive direct influences on loyalty to the selling firm and salesperson-owned loyalty, both entities may actively leverage relationship investments’ impact on customer loyalty. However, as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derived from concurrent loyalty-enhancing activities are negative, firms need to clearly assess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buyers and properly design relationship investments and guide salesperson behaviors. Managers should use property-based RSIs as a primary safeguard of customer loyalty to the selling firm. Meanwhile, internal branding and training programs can help salespersons develop brand building behaviors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unintended outcomes that different behaviors may induce. Aligning a branding goal between the firm and salespersons can benefit both parties while avoiding counter-productive outcomes.  相似文献   

993.
介绍了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的概况,分析了楼宇智能化技术遇到的问题,从楼宇自动化实验室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方面,对"楼宇智能化技术"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教改措施。实践证明,采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94.
文章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探讨员工如何获取组织资源(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质量)应对外界 不利的组织政治环境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情绪劳动在感知政治知觉和离职意向(以及工作 压力)之间扮演着中介作用,同时领导——成员交换关系负向调节感知政治知觉和情绪劳动(以及工 作压力)之间的关系,但是对感知政治知觉和离职意向并没有起到调节作用。最后,文章指出了研 究结果、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5.
论文分析了人口结构影响消费、储蓄及劳动力供给的机制,对2015—2040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首次建立了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动态CGE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了人口老龄化对北京市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在未来严重制约北京市经济增长,北京市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靠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区域长寿的环境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健康地理学综合研究方法,开展了中国典型长寿区的环境研究。发现中国长寿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尤其是川渝、中原和东南地区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聚集区;长寿区的饮用水呈弱碱性,Se、Fe、K含量适度,且高Ca、Co、Mn,低Cr、Cd、Pb;土壤、粮食中有益的微量元素较高;百岁老人头发中Li、Mg、Mn、Ca、Zn等元素普遍含量较高,Cd、Cr、Cu、Ni低。百岁老人健康还得益于良好的社会环境因素,如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积极、膳食清淡、蔬菜比例高等。该研究首次定量提示了长寿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为促进中国"长寿之乡"发展,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李金凯  刘钒 《科学决策》2015,(10):82-94
在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下,遴选湖北省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网络嵌入性与小微企业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引入环境动荡性和环境包容性为调节变量,揭示在不同环境动荡程度和环境包容程度下,小微企业的网络嵌入性对其动态能力的不同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结构维度还是关系维度,网络嵌入性与动态能力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环境动荡性和环境包容性负向调节网络嵌入性与动态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家庭迁移已经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乡城流动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运用课题组城镇打工农民就业变化与市民化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西北地区携眷迁移发展状况,从整体携眷迁移和夫妻不同先行者携眷迁移两个维度建立三个回归模型,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放在统一的分析框架中,探讨西北地区进城农民工携眷迁移发展机制,首次对城市农民工配偶相携迁移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拓展了以往农民工家庭迁移的研究视野。研究表明:西北地区未婚和已婚农民工携眷迁移水平远远低于个体迁移,且女性携眷迁移水平较男性携眷发展更低,与西北外地区携眷发展还有差距。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城市门槛对夫妻不同先行者携眷迁移的影响作用及路径有显著差异,西北地区夫携迁移发展机制主要来自城市打工生活时间、现城镇住房状况、业缘朋友数量等级、迁移距离的作用,而妻携迁移发展的主要渠道和作用较夫携迁移多元化。应努力创建农民工相应迁移机制发挥效应的环境和平台,以增强其家庭成员迁移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跨越城市迁移门槛的能力,并形成携眷迁移与女性职业提升协同发展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99.
以过去型影子连带为例,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探索影子连带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编制影子连带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量表,并选择销售人员为样本,验证了影响因素对影子连带强度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在个体层面,主体对客体的认同以及主客体过去的关系强度对影子连带强度有正向影响;客体的网络位置及其拥有的资源对影子连带强度有正向影响;在环境层面,外界环境对客体的强化对影子连带强度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借助2002年到2011年全国省际面板分位数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扩张的新型城镇化诱因。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过程具备市场化内生的自我生财机制;当前导致地方土地财政高企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追求就业拉动而采取的税收竞争行为。(2)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进程在短期内具有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性质,但中长期具备快速提振城镇化质量的“回流效应”。(3)东部地区土地依赖程度较高急需建立适应城镇化发展的土地财政代偿机制,而中西部地区土地财政风险可控可继续实施土地出让金提取反哺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