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8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2篇
财政金融   727篇
工业经济   354篇
计划管理   1139篇
经济学   1115篇
综合类   535篇
运输经济   49篇
旅游经济   50篇
贸易经济   568篇
农业经济   340篇
经济概况   77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农业减量化:农户经营的规模逻辑及其证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将农户分为五种类型,并将农地规模分解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与连片规模,由此构建“农户类型—规模形式—减量化行为”的分析框架,进而阐明农户减量化的规模逻辑。基于农户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①对于所有样本农户来说,地块规模越大,减施量越高。其中,追求产量最大化的生产型小农,减施量与经营规模呈“倒U”型变化,而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功能型小农,减施量随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②农户连片规模扩大,减施量就增高,并且能够增强地块规模扩大以及经营规模扩大对减施的促进作用;③农户社会服务卷入程度加深,能够增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和连片规模扩大对减施的促进作用。据此,农业减量化,应鼓励农户开展连片种植,形成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容量,然后诱导服务供应商提供专业化服务,进而实现服务规模经营对农地规模经营的替代。  相似文献   
282.
[目的]通过深入研究黄土丘陵区贫困人口生计资本对生计活动的影响,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升农户生计资本存量、实现区域可持续生计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文章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基于对榆中县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熵值法分析了东北部山区、中部川区和西南部山区贫困人口的生计资本状况和生计活动方式,并对其生计活动进行评价。[结果]从农户的生计资本组合来看,榆中县整体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3类资本较为富裕,尤其在西南部山区和东北部山区3类资本缺乏型农户比例较高。中部川区各乡镇人口的总体生计资本状况较好,总指数最高,而西南部山区次之、东北部山区最低,两者生计资本状况总体匮乏。农户的生计活动主要以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为主,生计活动多样性程度偏低; 中部川区人口的生计活动多样性指数最高,西南部山区次之、东北部山区最低,且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加之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缺乏进一步限制了当地农户的生计多样性。[结论](1)针对不同生计资本水平和生计活动多样性程度偏低的贫困地区,需要进一步发挥民族文化产业扶贫优势,开启地域产业扶贫新模式,打造地域无公害特色农业产业品牌,提高农户物质资本边际贡献; (2)发展小额信贷金融服务,改善农户金融资本存量,预防村际农户金融资本二元极化; (3)实施免费教育培训技能学习,打造教育培训脱贫示范村,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缓解贫困人口生计压力等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扶贫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83.
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构建理论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国有资本功能在国有、民营两部门中的差异,讨论"双循环"战略下如何有效配置国有资本,推动竞争中性框架的建立.研究表明:国有资本在理论上具有正向的经济效率并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但经验证据显示其经济效率偏低,且在国有和民营部门有较大差异.在国有部门中,国有资本的经济效率显...  相似文献   
284.
随着京津冀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论文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等,最后提出了一些关于环境治理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5.
借鉴创新成分理论和创造力投资理论,通过对82个研发团队288名研发团队成员的数据分析,聚焦研究精神性因素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动力作用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团队精神型领导对工作场所精神和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场所精神对团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团队精神型领导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集体主义精神调节了团队精神型领导对团队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集体主义精神越强,团队精神型领导对团队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也越显著;集体主义精神还调节了工作场所精神在团队精神型领导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集体主义精神越强,该中介效应也越显著。  相似文献   
286.
现有的BIM应用软件提供的乔木模型多为RPC或高 精度3D模型等3D CAD类型。这些模型着重于表达美感或进 行展示,无法反映根系情况。虽然可能包含一定附加属性,但 表达乔木生长和空间需求的功能有限。因而,冲突检查、工序 调度等BIM的优势功能无从应用。风景园林实践领域已就此问 题开始构建自己的模型库,但能够准确反映现状树木真实尺寸 体量,以及现状树木和规划树木未来空间需求的模型仍未广泛 出现。提出一种基于树冠、树干和根系构型与生长功能的实体/ 网面封装建模方法构建BIM乔木模型。模型形态通过一组参数 调整,并根据树龄和反映环境限制因子的值来反映其变化。所 包含的数据和参数数量随后期设计阶段所需的LoD(详细层级) 及专业实践的具体要求而增加。该模型可以与提供本地区内外 苗木商品信息的植物数据库连接使用。  相似文献   
287.
赵会茹  陆昊  张士营  王玉玮 《技术经济》2020,39(10):19-26+53
以应用在电力系统中的电储能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计及外部性的储能系统经济性测算模型,并以储能系统接入光伏电站为例,采用贴现现金流分析方法,预估储能投资成本和收益,分别从投资者角度和社会整体效益角度,来研究储能系统应用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侧的经济性,并进行了盈亏平衡分析。通过盈亏平衡曲线分析了储能盈亏平衡情景,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储能系统的外部性收益占年收益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288.
[目的]针对云南滇中烟区玉溪雷电频发、雷电灾害损失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情况,开展玉溪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方法]基于风险分析理论,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风险、承灾体3方面入手,采用2010~2014年玉溪市闪电定位仪所获取的雷电资料、玉溪地理信息数据及社会经济等数据,综合考虑地闪密度和地闪强度、高程、地形起伏、土地利用情况、人口密度等因子,构建雷电综合风险指标,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玉溪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玉溪雷电灾害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澄江中南部、江川中部、玉溪中部、通海中部、华宁局部等区域;雷电灾害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元江大部、新平中部、玉溪西部等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与玉溪雷电灾情一致,符合实际。[结论]玉溪各地雷电风险差异较大,文章的风险区划结果可以为有关部门减轻和防御雷电灾害、产业规划布局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89.
海南岛休闲农业布局现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分析海南岛休闲农业布局现状,为海南岛休闲农业科学合理规划和均衡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利用海南岛259家休闲农业企业的地理数据,采用比较、缓冲、密度分析工具,从数量、类型、密度、距离衰减方面实证分析海南岛休闲农业的布局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结果](1)海南岛东部、中部和西部休闲农业数量分布比重分别为51%、29%和20%,其中国家级示范点数量分布比重分别为83%、17%和0%;(2)休闲农业主要类型有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市民农园和农家乐,除休闲农庄在东部、中部、西部分布较均匀外,其他类型分布较不均衡;(3)距离市县中心越远,休闲农业分布密度越小,95%的休闲农业分布在距离市县中心30km以内,距离市县中心10~15km是休闲农业的高峰集聚区;(4)海南岛休闲农业已在海口、保亭、三亚、澄迈、琼中、琼海、定安、儋州形成8个高度集聚带。[结论]海南岛休闲农业无论在数量、类型和密度上都是东部地区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应积极推进具有农业发展优势的地区,因地制宜拓展产业休闲功能;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单一的地区,深度挖掘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加强休闲农业点与旅游景区、生活服务中心之间的跨区域联系,形成和谐发展的有机旅游整体,使休闲农业真正成为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的引擎。  相似文献   
290.
我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面临着环境污染、人类农业生产、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各类违法活动的侵蚀和破坏,建立原生境保护区是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对当前威胁我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面临的四大因素(自然灾害、农业活动、经济发展、违法活动)的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现有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建设的法规政策体系以及保护区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保护区建设的几点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保护区土地权属界定、保护区建设内容限定过窄、忽视保护区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对保护区周边农民权益保护不够。为了提高保护区建设工作,文章建议相关部门应该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统筹协调行业部门之间的权属差异,重视农业野生植物异位保存工作,修订完善保护区建设技术规范,兼顾保护区民众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