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8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22篇
财政金融   727篇
工业经济   354篇
计划管理   1139篇
经济学   1115篇
综合类   535篇
运输经济   49篇
旅游经济   50篇
贸易经济   568篇
农业经济   340篇
经济概况   77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9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目的]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构建包含水土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3个维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特征与轨迹。[方法]运用均方差法,选取2010—2016年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分析其土地综合承载力特征。[结果](1)总体上,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呈现先升—降—升的动态演变特征; 经济承载力持续增长,这源于郑州市土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的演变特征。(2)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发展历程,但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低层次的较高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为提高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应加快“多规合一”规划的编制,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三生”空间,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发展发展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结论]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快建立土地综合承载力扩容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92.
[目的]通过揭示退耕还林(草)工程背景下陕北地区近2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旨在为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5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为节点,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表等方法对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景观格局演变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借助相关性系数对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1)草地、耕地和林地是陕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速加快。(2)近25年,陕北地区景观格局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降低,景观格局主要呈破碎化发展趋势。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加,草地是该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3)陕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5年各类生态系统提供的总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38919亿元、39431亿元和40622亿元,退耕还林(草)前年均增长率为1396%,退耕还林(草)后这一比率增加至5622%。[结论]受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影响,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景观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和趋势不同,水域和林草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93.
[目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农产品愈发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文章旨在探析消费者绿色农产品意愿溢价水平及其溢价支付意愿的驱动路径,以期为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政策启示。[方法]基于MOA理论分析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消费者调查数据,该文以主粮大米为例展开分析。[结果]以普通大米5元/kg为基准价格,消费者绿色大米平均意愿溢价水平为125.7%,意愿溢价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东部地区(145.2%)、中部地区(140.09%)、西部地区(91.82%)。[结论](1)利己动机、利他动机、创新性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能够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绿色农产品溢价支付意愿,而消费机会通过利己动机、利他动机和信息获取能力间接作用于溢价支付意愿;(2)基于多群组结构方程,研究发现个人可支配收入和文化程度能够调节消费者创新性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对消费者绿色农产品溢价支付意愿影响;(3)消费者创新性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对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存在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294.
目的 在全球努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背景下,综合评价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解析其驱动因子,为提高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提供支持,为广西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08—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农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评价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解析其驱动因素。结果 (1)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水平较低,研究期间总体表现为DEA无效且规模收益递减;空间差异大,各市农业生产效率呈现不同的时间变化特征,仅梧州市、北海市和钦州市一直处于农业生产效率DEA有效。(2)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呈波动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桂东北(桂林市、梧州市、贵港市)、桂南(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是广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地区。(3)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因素中,耕地有效灌溉率、农业科技是促进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政府投入、单位耕地农机动力是限制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因素。结论 近10年,广西农业生产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整体较低,时空差异大;应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规模化水平,以提升广西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95.
退耕地的自然演替与人工恢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河北坝上退耕地的演替阶段划分,物种多样性分析,土壤环境变化规律及几种人工牧草单播产量动态的研究,初步揭示了该区退耕地的演替规律,为我国西部地区退耕还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6.
在去参加第53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开幕式之前的几天,我受邀出席了在意大利北部城市Bergamo的当代美术馆GAMeC举行的国际年轻策展人论坛,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国际策展人的终结?"围绕着像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等全球达几十个之多的国际性展览的策展策略和模式进行反思和讨论。讨论之中也不免提到了威尼斯双年展这个一直以一个策展人为主导选择艺术家的大  相似文献   
297.
根据沈阳市的特点,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三方面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都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98.
粮食重金属污染对粮食安全、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介绍了重金属污染的起源、历史、后果和现状。首先叙述了北半球亚欧和北美地区重金属污染研究形势,接着论述了中国粮食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程度。Cd、Hg、Pb、As、Cu和Zn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作了概述,最后,对今后中国粮食安全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99.
传统的资本预算方法认为投资机会一旦出现,就应该立即进行投资,事实上企业不仅可以决定是否投资于某项目,而且可以决定何时从事该项目的投资,我们称之为管理期权。本文利用二叉树和复制技术对隐含在投资项目中的管理期权进行了定价,并指出"二叉树法"低估了管理期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300.
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结构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年以来,随着我国石油进口的不断上升,对外依赖度的不断提高,石油安全乃至能源安全成为国内外持续关注的热点。到底我国的能源安全状况处于什么水平?对国际能源供应有多大影响、能达到什么程度?为此,有必要对能源安全问题进行结构性分析,从而明晰我国能源安全的基本状态。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组成部分,主要指一国拥有主权或实际可控制、实际可获得的能源资源,从数量和质量上能够保障该国经济在一定时间内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合理的能源价格是石油安全的核心问题。因此,保证能源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