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价值实现理论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基本遵循。数据的商品化和商品的数据化通过拓展商品交换市场重构了基于交换价值产生的价值实现逻辑起点。数字平台市场扩张了价值实现的场域,强化了“技术一经济”范式下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逻辑,使数字经济条件下价值实现的运行机理在数据资本、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合谋下变得更加清晰。最终引发数字资本剥削逻辑向流通领域延展,流通技术革命增加潜在经济危机可能性,以及数字鸿沟加剧世界市场的非均衡发展等一系列现实思考与批判。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斯拉法学派都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获取利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等量资本应获得等量利润,即资本按照利润率平均化原则参与利润分配,而斯拉法学派也有相似的观点.两种理论在形成、机制及其作用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以斯拉法价格体系理论为基础的置盐定理与马克思的一般利润率规律结论差异的根源在于两种理论对商品类别的划分不同.置盐定理属于一般利润率规律的短期特例,是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起反作用的其中的一种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环境灾害的区际转移。这种现象不仅会恶化西部的生态环境条件,而且最终也会使得东部发达地区的自然灾害增加、环境恶化。因此,研究灾害的转移机制并在经济发展中有效控制灾害的转移与扩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威胁,从而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调度是实现电力系统的顺利供电,保障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重要工作环节。在整个电力的调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注意安全操作,防范安全事故的出现。本文笔者就如何加强电力调度中的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理,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6.
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历史变迁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面临的历史问题和当代挑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均等—扩大—缩小—扩大—缩小—缓和的演变过程,体现了不同阶段我国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对城乡关系的影响。梳理70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可以总结出其内在机制和逻辑,即长期的城市偏向政策、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要素价格扭曲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历史原因,而建立惠农政策长效机制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促进要素有效流动是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手段,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缓解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外部力量。未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总体思路是构建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通过加强制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加强农村金融支持;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提出新要求,迫切需要通过环境规制促进黄河流域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本文从动力转换、结构优化、成果共享、环境保护4个维度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分别测算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标和分维度指标。进一步对环境规制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行理论阐释,并通过2004—2017年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总体来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二者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目前,环境规制强度处于门槛值左侧,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对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助推作用;从分维度指标来看,环境规制有助于动力转换、结构升级以及成果共享,但对环境改善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说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进一步从区域异质性来看,上游地区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对高质量发展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中、下游地区环境规制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科学合理制定环境规制政策,为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路径与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