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宁侠 《魅力中国》2013,(12):57-57
文物保护单位的科学记录档案与文物资料是不可分割的的统一体,缺一不可。而做好文物记录档案和文物资料收集。管理工作是档案资料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只有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的建档工作、资料收集管理工作,才能为文物的保护管理、地方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青海省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制度上的漏洞、管理上的松懈、财务上的不民主,造成了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干群关系紧张,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其主要表现在:(一)财务管理有章不循。有的村在财务管理方面没有制度,村级财务管理无章可循;有的村虽制定了制度,财务人员听之任之,有章不循,一些干部则另搞一套。(二)现金管理混乱。出纳、会计、村长、书记人人收钱、人人…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状与特点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青海农村土地流转现象开始显现。据调查统计,目前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3.09万亩,涉及2500多个村25.6万农户,其中耕地34.19万亩,仅占全省耕地面积的4%,而且主要是本村内农民之间的流转,村内土地流转面积达22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50%。具有“区域性强、形式多、效益低”等特点。1、农村土地流转呈明显区域性。不同地区土地流转的规模、用途不同。在西宁市郊,呈现大面积流转,集中连片经营,主要发展花卉、蔬菜等设施农业和效益农业。如西宁市…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普遍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原有单一的集体统一经营中纳入了新的经营层次,形成了集体统一经营与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十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双层经营体制在统分结合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容纳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政策,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和厅里统一部署,今年我们对西宁市、湟中、湟源、互助、乐都、门源、共和等县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法律贯  相似文献   
6.
20年的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巨大实惠,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农牧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由1978年的113元增加到2000年的1490元,年均递增12.4%.进入“九五”以来,农牧民收入增速减缓,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本文重点就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和如何实现增收作一探讨。 一、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是弱质产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很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草地退化严重,水源涵养功能下降,自然灾害频繁,抗御风险的能力低,农业仍未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特别是近几年来,旱灾连…  相似文献   
7.
农村财务问题 ,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管理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制度上的漏同、管理上的松懈、财务上的不民主 ,造成了一些村财务管理混乱 ,干群关系紧张 ,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其主要表现在 :一、财务管理有章不循。有的村在财务管理方面未建制度 ,导致村级财务管理无章可循 ;有的虽制定了规章制度 ,但由于部分村干部和财会人员素质不高 ,贯彻落实比较难 ,一些干部自搞一套 ,财务人员听之任之 ,造…  相似文献   
8.
随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农村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有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有了全面发展。农民家庭内部劳动力和劳动时间的分配日趋合理。尤其是近几年,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实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的迅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减免农业税后,农村土地经营方面发生的变化 1.1农民对土地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由于农民经营土地负担过重,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业效益低下,农民从土地上得到的收益廖廖无几,甚至出现负效益。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把种地看作是“副业”,不愿为土地注入更多的劳力和资金,土地利用率不高,有些土地甚至被撂荒。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后,有些外出打工的农民返乡要地,有些原来不愿经营土地的也要地,有些长期被撂荒的土地也被重新“捡”了回来。据调查了解,2004年湟源县返乡务农的农民有88户,全县恢复撂荒耕地27.6公顷。原来种地的农民也加大了对土地的投入,重视选用优良品种和科学种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