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市场需求、贸易成本与内需动力: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市场贸易成本的视角,在改造Melitz的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基础上,对2010年我国各省(区、市)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内市场贸易成本与国内市场需求呈显著负相关,沿海地区的国内市场需求比西部地区更旺盛,但是沿海地区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来拉动内需的效果小于内陆地区。降低国内市场贸易成本可以扩大内需,相关的优惠措施应尽力向内陆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2.
3.
企业异质性、国内市场贸易成本与扩大中国内需——Melitz模型在中国主要制造业的理论扩展及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扩展了Melitz的异质性企业模型,通过对我国主要制造业2001-2010年面板数据的分析,实证检验了影响我国国内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确实存在"生产率悖论",较高的国内市场贸易成本对国内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扩大内需关键是降低过高的国内市场贸易成本。 相似文献
4.
行业收入差距过大会直接影响共同富裕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8年的数据,探讨数字经济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行业收入差距呈现显著的U形影响关系。从异质性来看,数字经济对行业收入差距的U形影响关系在男性劳动群体、个体和私营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比较显著,但是在女性劳动群体、国有及事业单位中则不显著,与第二产业负相关,与第三产业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呈倒U形关系。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家庭创业水平在数字经济与行业收入差距的U形关系中发挥了明显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出口生产率悖论之谜是近几年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选取2004 ~ 2008年中国分地区工业企业相关数据,考察了中国分地区“生产率悖论”的程度差异以及形成原因和作用机制.回归初步结果显示:中国的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生产率悖论,东部地区悖论的显著程度要弱一些,中部地区不存在生产率悖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从地方行政垄断的角度,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进一步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性行政垄断一方面导致中国各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市场分割,增加进入国内异地市场的成本;另一方面会减小出口贸易成本.这样产生的国内外贸易成本相对变化是形成“生产率悖论”的主要原因,而地区企业的国内贸易成本越大,国外贸易成本越低会使“生产率悖论”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从如何化解中美贸易摩擦的角度考虑如何保持外贸平稳发展的现实问题,采用离散计数模型对1990-2010年影响美国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美国GDP增长率、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中美产业内贸易程度是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而美元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则不是影响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并据此从贸易模式转型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应对策,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主要在产业竞争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采用有关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对我国化妆品国际竞争力强弱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3~2014年23个工业行业面板数据,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服务贸易开放通过技术促进效应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根据工业技术密集程度和污染程度的不同进行分异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工业全行业层面,研发投入具有一定的"遮掩效应",服务贸易开放通过技术促进效应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路径削弱了服务贸易开放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在低技术密集和高技术密集行业,服务贸易开放通过技术促进效应最终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均不存在;在清洁行业,技术促进的中介效应显著为负,而在高污染行业则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FDI)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本文采用1989-2010年的数据,分析日本FDI和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FDI与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日本FDI转向以市场为导向,并没有改变中日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中国的实际贸易竞争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急需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本文从时代需求出发,探讨了在社会建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我国高职国贸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进中国高职国贸专业英语教学走上一条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