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艾志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4):25-30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价值共创的研究视角从传统的“二元交互”转向“网络系统”。文章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和顾客三方主体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的可能损失小于不参与时的潜在损失、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收益大于可能的成本时,系统最终演化至三方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理想演化稳定状态。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平台潜在收益、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所需支付的额外成本、核心企业为激励顾客创新给予的奖励均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有明显影响。其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 相似文献
2.
所谓新媒体,即借助数字化电视、电脑、多媒体、因特网等电子技术进行新闻传播的新型多功能新闻传播工具。还有专家认为,因特网等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与现存媒体相结合而产生的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网络报刊等上网媒体,和由某个组织或个人利用网站、主页、BBS等网络工具制作和发布新闻等信息而形成的网上自身媒体为基本形式的网络传播被称为新媒体,也叫“第四媒体”。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新闻传播对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艾志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12):180-181
就目前的教改来看,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入手,这样的教改实践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有促进作用,但只强调的教的主动性,而缺少学的主动性。本教改研究结合我院金融学专业的特点,将教与学结合进行改革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视角,实证研究产学研合作背景下知识距离、吸收能力与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产学研合作背景下知识深度距离对潜在吸收能力有负向影响作用,知识宽度距离对潜在吸收能力有正向影响作用,潜在吸收能力有利于实际吸收能力的提升,组织学习在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间起调节作用,实际吸收能力的提升最终有利于合作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社会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起源。需求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认识范畴,并且具有被创造性。作为创新者的企业家更应该创造需求,而不是从消费者那里去寻找现成的需求;在科技者,人们对一个学科、一种理论或某种技术系统的需求之所以成为热点。往往是因为这个学科、这种理论或这种技术系统中产生了标志性的成果,而不是需求热点在先。 相似文献
6.
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性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志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2):64-65
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表现为跨越区域或跨越组织边界的知识扩散和技术溢出,促进特定区域的产业技术进步,刺激产业技术创新,提高资源效率和促进经济繁荣,维护或改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生产力,增加环境资源等,使得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企业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企业不愿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激励性规制如产权制度、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7.
艾志红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2):53-55
近20年来许多国家政府的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都非常重视关键共性技术的选择。面对tlt际竞争习益加剧的形势,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选择与实施已成为许多国家新技术政策的核心。本文基于评价和激励理论进行分析,用评价分析来替代需求分析,用激励理论来架构供给模型。对我国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需求与供给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可持续发展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背景下,企业发展面临着来自公众、政府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外在压力。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成本的降低、市场份额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技术转让收益使企业走出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江西省民营企业具有技术、资源与劳动力及宏观政策支持的后发优势,并用博弈论分析了目前江西省民营企业由于存在资金、技术及人才方面的劣势,应该充分运用模仿创新来发挥后发优势,赶超较先进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321家嵌入外部创新生态系统的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从组态视角选取“技术—组织—环境”层面的6个因素,探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IT基础设施建设、IT业务拓展能力、IT前瞻性能力、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制度逻辑差异均不构成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第二,存在利用式学习为主导的外部环境驱动型、组织双元学习为主导的能力驱动型、能力—组织学习—外部环境内外驱动型三条制造企业高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低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有两条,且与高数字化转型驱动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第三,利用式学习作为核心条件出现在高数字化转型的三条组态路径中,说明利用式学习对制造企业高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