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津冀经济圈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经济圈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协调发展特别是产业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其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制造业不但是创造国民经济财富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在区域产业系统的整合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成为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首要研究对象。京、津、冀三地将自身制造业的发展置于经济圈背景中,会取得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开发区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思考——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系统研究了关于开发区发展服务业的问题。首先,明确了服务业在开发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阐明了开发区与母城基于服务业的关联。再次,分别阐述了研发产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物流业等开发区的主导生产性服务业。最后,提出开发区发展服务业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丽姝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2):120-123
文章在对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发展和升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方法从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一,为说明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各省 (市、区) 制造业增加值与服务业总体增加值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服务行业增加值的关系。第二,为进一步说明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作为重要的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北京各工业行业增加值与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五个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的关系。计量经济分析支持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原假设。但个别变量不显著,也表明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这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以其推动制造业发展升级提供了依据。文章相应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随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进程的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擎。新时期,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做强高精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要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巩固根基,提升产业体系质量、夯实载体,营造高水平创新创业生态、打通通道,完善创新体系、夯实组织机制保障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引领北京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了中间产品分工的理论渊源——杨格的分工、报酬递增与经济发展理论,阐述了内生增长理论中关于中间产品分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山东半岛等城市群崛起,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朗,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作为经济社会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先发和引领地区,发展势头更为强劲。 相似文献
7.
邓丽姝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3):124-128
北京在进入服务经济、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之后,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在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与其他产业形成全面的产业融合。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北京产业融合和产业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北京服务业发展具有较强的自我增强效应。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尤其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耗使用较为均衡,服务业自身初步形成了产业互动关联网络体系。制造业通过投入产出关联与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融合互动程度,但层次水平有待提高。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主导的产业融合进一步促进北京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第一,以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融合互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二,以服务业自增强,促进服务业体系升级。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在北京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产业结构高度不断提升.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关联度,产业内增长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北京总体产业结构效应,其产业升级的核心是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升级的相关理论演进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城市、经济圈产业升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京津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丽姝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2):193-196
建立、维系和谐的京津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京津关系的发展现状,归纳了合理京津关系所依赖的基础,从不同角度构建了北京和天津之间相得益彰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