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14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22.
我国养老金缴费和给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丛树海 《财经研究》2002,28(1):9-16
设计中的养老保障框架是:养老保障覆盖所不同性质的企业、团体、机关、单位和个体劳动者;缴费按不同性质人员分成工资收入者、非工资收入者和自愿人员三类,缴费按收入水平分为基本、中下、中等、中上和高收入五等,缴款人根据其收入情况自行选择激费等级并缴费,各类人员均可并被 鼓励进入自愿者帐户;实行分层次给储基本养老金与附加养老金,啬激励机制,并增加高龄养老补贴。  相似文献   
23.
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初步形成,我国财政管理已经从重财政收入管理逐步向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和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新阶段转变。为了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有效地使用财政资金,从源头上有效减少政府投资的盲目性,促进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客观上要求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逐步推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完善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4.
我国财政风险指数预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财政风险预警系统是一个由数据库、预警方法、预警指标、预警模型和预警信号系统等多方面构成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本文以指数预警方法为主,选择20个预警指标,并确定了各指标的预警区间,设置了财政风险预警信号系统.将1990-2001年间相关预警指标的样本数据输入上述系统,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的财政风险一直未超过轻警区间的警戒线,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并且呈现出2轮小的波动周期.但这期间多数年份财政风险的合成指数接近警戒线,应有所警惕.  相似文献   
25.
丛树海  夏锦良 《财贸经济》1991,(1):27-32,20
产品税和增值税是我国现行流转税类的两个主要税种。它们为组织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生产和消费,为贯彻国家政策意图。以及在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的我国现行税制下,应如何处理产品税与增值税关系,以便更有效地发挥流转税独特的调节作用?我国流转税改革应以发展增值税为主,逐渐以增值税替代  相似文献   
26.
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民持续增收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基础。本文基于2006—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以脱贫县农民为研究对象,使用合成控制法评估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下降后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情况及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与合成县相比,约35.48%的县的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上升,约45.16%的县下降,约19.36%的县基本无差异。财政收入端和支出端的共同挤压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增大,进一步对地方政府整体财政支出产生约束,进而对不同自我发展能力的地区产生异质性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结构优化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低收入群体持续增收提供了原动力。  相似文献   
27.
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乘数和实际乘数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分别测算了我国的理论财政政策乘数和实际财政政策乘数.测算结果表明,这两种财政政策的乘数值都不大,尤其是实际作用乘数的值明显偏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也不明显.就乘数的影响因素来看,其可能原因在于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过低,同时消费存在很大的刚性.根据上述乘数的测算值,我们还分别估算了在两种模型下财政政策的综合乘数效应.显然,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其中政府购买支出是最主要的政策工具.此外,尽管理论和实际作用乘数相差很大,但两者最终形成的乘数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差不大,甚至财政政策的实际乘数效应在多数年份超过理论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28.
建立分类管理的国家预算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树海 《财经研究》2000,26(6):23-29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活动无所不包,政府的一般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混为一体。政企合一反映在瞀体制上是一种将“吃饭”和“建设”合而为一的单一预算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政府职能较改革前有了明显的转换,本文在重新界定政府职能的基础上,重塑国家预算制度,包括瞀体系和各个瞀的组织,建立由国家公共预算为主体,畏以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的新的“三位一体”的国家分类预算体系及其制度。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微观基础居民消费入手,在基于居民最优决策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加总社会消费函数,并利用经验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经验分析。分析得出: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总需求管理的财政政策调整,不仅没有对私人部门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反而对私人部门的消费产生挤入效应。两者间显著的互补关系表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波动具有明显的稳定效应。但稳定效应的微观基础不是来自于有限期界的居民消费决策行为,而是来自于中国存在较高比例的流动性约束消费者,这一比例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流动性约束使得居民的消费行为对当前收入变化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0.
重塑我国政府会计体制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