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142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温州人敏锐的市场嗅觉与精明的投资眼光不得不让你惊叹。炒房产、炒煤炭、炒商铺、炒棉 花、炒石油、炒油田、炒车、炒电、炒汇……什么都敢炒,就是不炒股。一旦浮现什么赚 钱的机会,就会有温州人捷足先登,虎视眈眈;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温州人的身影,他们悄然而 至,蜂拥而上,不动声色,一掷豪迈。 自1999年起,温州民间资本开始陆续进入上海、杭州等地。2001年8月3日,温州晚报牵 头组织的第一个购房团驱车奔赴上海,第二批、第三批迅即尾随而来……,就在人们尚未察觉之 时,沪、杭等地的房价已经节节飚涨。此后,温州晚报与另外两家报社——温州商报与温州都市 报纷纷推出的购房团犹如旋风席卷全国,北抵外蒙,东进辽沈,西拓边疆,南至越南……此举仿 佛13世纪成吉思汗统领的蒙古军团,足迹所至,人心惶惶,普通工薪阶层闻之丧胆。 2004年,就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笼前后,游离于温州之外的大部分民间资金已经悄悄撤出 了价格已经岌岌可危的房产楼市,追寻一切可乘之机,转战其他市场,山西掘井采煤,新疆探油 炒棉……,踪迹飘忽,令人惊悸。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东奔西突的各路“温州军团”所裹挟而来的风潮早已覆盖了整个中国大 陆,所到之处立刻物价飞涨,民怨沸腾。眼下,在对温州人的评价中,此起彼伏的指责与诘难早 已掩盖了人们此前对“温州人精神”的景仰与褒扬。 谁能断定那些出手大方的温州人怀里究竟揣着多少钞票?是坊间传闻的5000亿呢还是官方 核定的3000亿?他们的巨额资金究竟从何而来?其搅动中国大陆各大区域市场的力量究竟有多 大?是否与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有相当程度的类似?而且,他们明天又将开赴何方?出击哪个 行当?带着诸多的疑惑,记者南下千里,只身探访温州这片曾经创造出许多奇迹的土地。  相似文献   
112.
<正>龚家龙实际上浓缩了1980年代至今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类似经历”,一名与龚家龙相熟的业界人士向《资本市场》记者感慨,”他们目光敏锐,头脑活络,胸有韬略,会经营也擅长周旋于政商两界;他们一般都具有领袖型的草莽气质,会笼络人心并使之为己效力;当然也往往强势、独断、甚至力排众议,固执己见……”  相似文献   
113.
仲志远 《资本市场》2006,(11):51-53
投资银行源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商人银行,最初专事政府债券的销售以及企业票据的承兑与贴现。事实上,投资银行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称谓,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仍旧沿用商人银行一词,而德国则称为私人承兑公司,美国一般称之为投资银行,中国和日本则多半使用证券公司的流行称呼。1929年以前,投资银行虽然以股票承销业务为主,但其所占的利润份额并不大,反倒是汇票承兑、企业融资、政府债券与铁路债券的发行和销售占据了证券市场的大部。由于新兴企业的融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行业务也随之飞速激增,股市的狂热投机给美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4.
<正>股改行进至今已经一年有余。放眼望去,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国有上市公司仍然在与流通股股东博弈,迟迟无法推动,醒目而突兀地矗立在人们的视野里。显然,对价的高低与否已经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了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安危。  相似文献   
115.
仲志远 《资本市场》2006,(11):34-38
10月31日就是问题券商的大限?置身事外的人们难免会对此抱以乐观的想像,实际上事情可能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券商的综合治理现在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完成”,华林证券的杨华初博士向《资本市场》记者表示,“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点是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修改了相关条款,对于创新类、规范类都降低了条件,你可从证监会的网站上看到相关条款。能够被托管或被接管的证券公司,都进行差不多了。当然,还有部分券商仍然在继续进行,其中也有一些即将在整改中逐渐被淘汰”。一名证券业资深人士向记者评价:“从监管当局的角度来看,这次历时两年之久的综合治理已…  相似文献   
116.
2006年,按照中央对国企改组、改制的进程和规划,所有国企将在这一年转变传统身份,引入股份制,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传承的行政模式和行政管理,传统的国企老总身份将“终结”,将不再具有行政级别,将不再官商一体……股东会决策,董事会选举,聘任,解聘等程序,将出现在新国企老总的生涯。 他们将不再被国家包着养着护着,而以往无论经营成绩如何,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几乎都可以在企业闻轮岗走来调去,都可以转瞬是商,又忽然顶冠乌纱,风光无限,直至退休。 新一年,国企老总行政任命将逐渐减少而让位于市场程序抉择,经营亏损或落败将不再财政兜底或核销,而将具化为追究当事老总的责任,薪酬惩罚,甚至刑罚。 国企老总,安身立命升职发财将靠业绩说话,辞职与被辞将家常便饭,碌碌无为安事俸禄的时代过去了,不进则退,退就下岗,而进则如何突围?  相似文献   
117.
<正>一套还不知道究竟是 什么模样的两室一 厅住房早已经是李文华(化 名)心里筹谋了很久的一个 梦想——尽管一点都还不 能完全想象它的细节,但家 的感觉绝对完美、温馨。尽 管女朋友在人前人后非常 善解人意,很少在他面前提 及这事,但结婚的日期渐渐 迫近,他也怏怏不乐,郁闷  相似文献   
118.
<正>“2·27”股灾之后.深沪股市在炒作题材与借壳上市等多个概念的推波助澜之下股价持续飙升.如今在3100点与3200点之间高位震荡.甚至一度逼近了3300点。——其中必然蕴藏着某种玄机。素以预测精准闻名业界的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博士对此不无忧虑。3月27日他向《资本市场》记者表达了其对于深沪股市近期愈来愈疯狂的炒作之风的看法.力促  相似文献   
119.
<正>国内证券公司也许即将迎来一番惨烈的鏖战。就在2006年12月5 日前后,金融业全面开放之时。中外投行的交火并非始于今天, 只不过即将迎来的场面可能会更惨烈一点。 2005年,高盛证券掌控高盛高华,里昂证券把持华欧国际,大和证券吞并海际大和,瑞银集团收购北京证券,美林证券入主华安证券.JP摩根  相似文献   
120.
中国大陆的本土投行即将在2006年岁末面临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即使全方位沦陷也未尝没有可能——这肯定是最坏的一种走向;或者将重蹈东亚其他地区金融业已经国际化的覆辙,所有的内地投行业务将在短时间内被强势的外资投行所分割与蚕食,而本土投行则可能被无情地边缘化;当然,根据业内的情势来分析,也许更有可能的是,中国大陆的本土投行业务将像当年英国的商业银行那样整体地趋于“二流化”。12月5日似乎是金融业的一个大限,WTO的承诺也许将毫无折扣地兑现,中国大陆的证券业(包括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将会遭遇到外资投行史无前例的狙击,——这似乎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劫数。虽然,本土机构与国际投行的接洽与交手远非一日。早就应该知己知彼;而且内地不良资产处置,企业海外上市……等等也已经假国际投行之手获得教益。在先行的障碍扫除之后,国际投行马不停蹄,现在要挥师对垒的对象则是中国本土的投行机构。本土投行的弱点早己暴露无遗,甚至一时也无法弥补;国家金融政策的细微变更将牵动着2006年所有投行最敏感的神经,而在清点中外投行利弊长短之时,我们惊党,偌大的阴影已经悄然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