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作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两种典型方式,并购(Merger&Acquisition)是通过购买外国企业部分或全部股份,从而取得该国企业的经营控制权;而创建,又称"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指创建新企业或其他对实物资产的投资,其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GDP与GNP差距扩大折射出我国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发展的失衡,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用全球化的眼光审视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动态均衡发展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民族品牌的"蒸发"看跨国并购的垄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的"天性"是追求垄断地位,运用资本、技术、管理优势,通过对重点行业、产业企业的并购减少竞争对手来增强其对企业经营环境的控制,提高市场集中程度,使并购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或寡占.外资凭借其技术、规模、资金等优势高筑进入壁垒,阻止民族企业进入,甚至于独占市场,导致本土企业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被"边缘化",使我国重新沦为"半殖民地经济".并购民族品牌并使之"蒸发"是其常用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作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两种典型方式,并购(Merger & Acquisiton)是通过购买外国企业部舒或全部瞪恃从而取得该国企业约经昔控钲权.而创建又称“缘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rnent)指创建新企业或其他对实物资产的投资其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1994年至2008年,中国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顺差,带来了中国外汇储备持续不断的增长,截止2009年9月中国外汇储备达22725.95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给中国带来的是"喜忧参半".那么,后危机时期的中国如何进行外汇储备管理是一个亟待分析与探讨的话题.以"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切入点的"多元化管理"有助于在保障政策独立性的前提下对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升本国企业的技术水平是我国"以市场换技术"引资政策的重要依据。了解FDI的技术溢出途径,针对FDI对我国技术溢出存在的问题,从增强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提高人力资本的素质、大力推动跨国公司进行R&D投资、营造有效的竞争性市场环境、实施跨国并购,与跨国公司组成技术联盟、加强产业配套,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六个方面着手培育与提升本土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8.
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涌动着气势磅礴的第五次并购浪潮,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巨额外资正在而且也必将以国际通行的方式——“跨国并购”涌入中国。跨国并购方式引资会带给被并购方诸多正面效应。如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分工等。但同时,外资并购又是无情的国际资本和残酷的资本游戏规则,许多国内企业从属外资后,“文化散了,品牌没了,市场丢了”的例子屡见不鲜。跨国并购这把“双刃剑”对我国宏观经济和被并购企业正在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的"天性"是追求垄断地位,运用资本、技术、管理优势,通过对重点行业、产业企业的并购减少竞争对手来增强其对企业经营环境的控制,提高市场集中程度,使并购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或寡占.跨国并购条件下,随之而来的外部技术流入对我国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之一是造成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导致自主开发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刘琛君 《江苏商论》2010,(2):108-109
创新是市场经济下企业永恒的话题,企业不在创新中生存和发展,就会在守旧中萎缩和灭亡。创新活动是在经济活动本身中存在着的某种破坏均衡而又回复均衡的力量。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过程。丢弃创新活动的经济是难以持续和维系的,"苏联解体"与"亚洲危机"看似不同的背后,反映了这一共同的经济规律。金融危机是忽视自主创新的必然结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后危机时期中国企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内生技术能力的形成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中国企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