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60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26篇
综合类   10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与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以及生产要素集中化与生产外包都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市场地位、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影响生产经营环境变化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0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10多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和引导城市布局结构优化的功能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达269公里,10个城市正在建设358.9公里新线,还有3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前所未有的轨道交通建设高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并重视。  相似文献   
103.
产业安全是指在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的条件下,国家的重要产业能够保持相对优势,在资本、技术和市场等领域,不受跨国资本的左右,从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04.
自主创新与产业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安全是指在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的条件下,国家的重要产业能够保持相对优势,在资本、技术和市场等领域,不受跨国资本的左右,从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依赖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增强我国产业安全的主要途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变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状况。但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同的认识,需要给予回答。  相似文献   
105.
主持人说: 在《中国纺织报》上“走笔”已走了两年多,也算得上辛苦,但总是自个独白,缺乏交流、互动。本刊的副总编孟杨女士建议在《中国纺织》杂志上搞一个聊天栏目,创新一把,从“走笔”到“聊天”像是登上新的台阶,蛮有挑战性的,我就勇敢的答应了。起个什么名字呢?孟杨女士提议叫“03聊天室”。直正聊天的主角或是专家,或是学者,或是老板,或是官员,让他们的智慧和对企业、行业高层面的把握,通过与主持人的对话得到精彩释放,启发读者,受益于读者。聊天的主题可以是单一主题,可以是多主题,甚至是无主题。本期我们请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吕政所长——  相似文献   
106.
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对工业结构进行了几次较大的调整。80年代初期,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问题。通过抑制重工业的过度发展,加快轻纺工业的发展,以克服消费品市场的短  相似文献   
107.
中国是具有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和人口众多的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的后发现代化既要反映西方发达国家先发现代化的规律和理论、历史和逻辑,又要基于中国自身的传统和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108.
109.
今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给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根据灾后的初步调查,笔者做出如下分析:做好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抗灾救灾的思想与物质准备:抗灾、救灾应把发挥政治优势与运用经济杠杆结合起来;加强雪灾应急体系建设;加强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和实行积极疏导的方针;科学布局、建设与合理利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规划输变电设施的修复和电力建设;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推进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10.
原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新经济的出现,特别是IT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会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现在看来,仅仅2—3年的时间,经济仍然没有摆脱这样一个经济周期的规律,世界其他国家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几年实际处于比较低谷的状态,或调整状态,经济仍然具有周期性,没有摆脱经济周期特点:高涨、调整、萧条到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