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6篇
经济概况   2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纵观我国十多年来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改革措施层出不穷,成绩也很显著,但企业的生机和活力这个根本问题始终还没有解决。究其原因,错综复杂,但改革思路上的“单打一”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因此,企业改革要想有新突破,首先要突破单兵突进式的企业改革路数,针对影响企业活力实际问题,系统配套地谋划我国企业摆脱困境、走向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22.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持续推进,早已把所有制改革提到了突出位置。所有制改革,被我国理论界称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没有什么改革比所有制改革更高,也没有什么改革比所有制改革更深。可以说,所有制改革已成为我国能否把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向前进的关隘。多年来,所有制改革步履艰难,疑虑非议迭起,根子就在于姓“公”姓“私”的纠缠,这种纠缠使所有制改革几乎成了一块不能轻易触及的“敏感区”甚至是“禁区”。因此,为了成功实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重大课题,就是学习和…  相似文献   
23.
<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出现了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畸形发展,二是依然如故。畸形发展者,挥金如土,摆阔斗富,肆意挥霍浪费,有的甚至吸毒嫖娼赌博。依然如故者。任凭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消费观念依旧,消费习惯故我,消费方式几十年“一贯制”。对于畸形发展者,社会舆论异口同声,严词谴责,无情鞭挞,实属必然;倘若此风蔓延,后果不堪设想。对于依然如故者,社会舆论众口一词,美言褒奖,热情宣扬,广为提倡,似乎惟有全社会都起而效仿,节制消费,永远保持勤俭美德,经济就能发展,社会就能繁荣。 对于一部分人的依然如故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我并不感到惊讶,也不准备评价。引起我深思的倒是社会舆论的赞美和提倡。在我看来,这种赞美和提倡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今天仍然在竭力维持和推行一种鄙视消费、节制消费的传统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如果只是在一部分人身上表现出来,尚无关宏旨;但若要求整个社会都是如此,我们就不能不考虑这种赞美和提倡是否合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客观要求、是否应该不加区别地要求全社会永远保持这种消费观念了。 立足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消费:从鄙视消费转向重视消费 自有人以来,消费总是和生产联系在一起的。消费首先是作为生产的动力出现的。人们为了生存就需要消费,而?  相似文献   
24.
25.
<正>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有一种绵延不绝的行为取向值得我们反省,这就是刮风、跟风。这种行为取向,酿成了许多不该发生的普遍性错误,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全局性灾难。要想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平稳地发展,避免大起大落,就要认真吸取历史教训,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抛弃刮风、跟风的行为陋习。  相似文献   
26.
我的除夕草书作品《出师表》,大年三十发布在弘陶书法网。初一,就读到书法家李建春的评论,初七看到崔自默博士的点评,最近又读到李人毅老师的评价,他们的鼓励,我十分感谢。这里介绍  相似文献   
27.
在江泽民同志所阐述的我们党的“三个代表”中,“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最根本的意义,因为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其他两个“代表”,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要体现和落脚在“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当前,我们学习江泽民同志的论述,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变成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努力处理好下  相似文献   
28.
29.
“你把心血和精力用到了极限, 你把刚烈和忠诚用到了极限, 你把青春和生命用到了极限, 由此,完成了一个士兵最后的冲刺。 ......” 1998年8月以来,一个英雄的名字和他的英雄事迹,在祖国大地上广为传颂。从威武的军人到纯朴的百姓,从充满稚气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人们不知为他流了多少泪,动了多少情。  相似文献   
30.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你真诚地从实际出发,但决策却是错的;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形:两个人从同一实际出发,但制定的方案却截然不同。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带着"从实际出发"的愿望,为什么不能收到"从实际出发"的效果呢?人们每每以为,从实际出发,就是直接依照客观实际本身制定计划、方案。其实不然,计划和方案来源于主体对客观实际的认识——主体先要解决客观实际"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才能拿这种认识去规划实践"如何做"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