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学参与政府生态决策具有平台优势和理念优势;可以通过提供政策建议、学术思想、宣传动员、效果评估、人才输送等途径参与政府的生态决策;对社会的进步和高校自身建设都有推动作用。伴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型。政府决策的内容也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决策主体不仅仅单纯考虑本群体利益,而将延伸到自然与人类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22.
现在,一种新的商务形式——“电子商务”正在兴起,在国际贸易方面,它是指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主要是Internet)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与传统的贸易形式相比,具有交易周期短、交易费用低等优点,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从国内情况来看,由于在国家法律、通讯网络基础设施、贸易习惯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等方面还没有完全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实行电子商务还为时尚早。但如果国内的外贸企业对此不重视、漠不关心,肯定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从现在开始,外贸企业就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逐步地在Internet上开展一些商务活动。如通过电子邮件与客户进行联系、通过Internet发国际传真打国际长途、在网上查询发布商品供求信息、建  相似文献   
23.
"一致性公理"用四个性质给出了好的度量模型标准。然而作为风险价值度量的VaR模型却很可能不满足"一致性公理",因此存在度量风险的缺陷。CVaR模型的提出,弥补了VaR模型不满足次可加性以及尾部风险度量不充分的两大缺陷。于是在传统的VaR方法基础上,融合进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形成一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24.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龙头,是全国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较高的城市之一。文章通过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Granger因果检验三种方法,对FDI、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层层论证分析,在计量经济学意义上没有发现上海的FDI和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证据。文章建议:要充分发挥上海“增长极”的功能,需要对这些经济增长因素进行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5.
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大幅度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日益凸显,探讨能源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研究能源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些特征事实,其次在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中引入能源价格冲击,建立能源价格波动影响宏观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将模型参数校准到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事实相一致,并比较模型经济和实际经济的接近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引入能源价格冲击后,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对真实经济的模拟效果相当理想.能源价格冲击的初始效应大于技术冲击;技术冲击持续的时间比能源价格冲击更长  相似文献   
26.
期货市场是风险分解与风险转移的市场。期货市场频繁发生的违规事件和较大的风险积聚可以用交易所道德风险行为来说明。在期货市场监管的层级结构中,交易所相对于中央监管当局拥有信息优势,交易所既有发挥监管职能,促进期货市场良性运行的动机,又有通过吸引更多业务从而达到收取更高手续费的动机。本文建立了中央监管当局与交易所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揭示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交易所收取更高手续费的动机促成交易所在监管活动中的道德风险行为,这种行为引发了期货市场风险形成。最后,本文提出了化解交易所道德风险、完善期货市场监管体系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7.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8.
开放背景下中国期货市场风险形成及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期货市场是一个高风险市场,中国期货市场曲折的发展历程和频繁发生的风险事件说明,认识期货市场风险形成的机理,加强期货交易过程的风险管理是发展期货市场的基础条件。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期货市场风险形成的路径,找出适应全球衍生品市场变革趋势和期货市场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提出动态调整我国期货市场三级管理体系的构想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9.
楚文慧  孙宁华 《全国商情》2009,(19):39-40,42
2003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与此同时,通货膨胀水平也日益提高。本文以该轮通货膨胀为研究背景,研究结果发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仍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通货膨胀衡量指标。本文首先通过实证研究分析现有价格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确定了CPI的先行指标,以便更好的预测CPI的走势;其次在分析CPI缺陷的基础上对其统计口径进行修正,加入资产价格(准确地说是房地产价格),从而提高CPI作为通货膨胀衡量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