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运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7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借助香港的研究报告对世界上主要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对比,运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结合班轮联盟、运用大数据等航运业发展实际,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新形势下如何结合自身比较优势快速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港口腹地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上海最为突出。通过我国内陆四大中心城市与海外主要目的地之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综合成本合计,本文估算出途经沿海六大港口的货运比率,并进而衡量相关港口的腹地竞争力水平。结合我国相关经济带的发展现状分析,本文指出: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大陆桥和京广线经济带的发展,上海市所拥有的港口腹地竞争优势以及集聚长江三角洲经济辐射能量的区位优势应予以充分发挥。与此同时,作为经济辐射重要媒介的长江黄金水道和相关铁路干线必须加大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3.
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关系。但是,两者的因果关系并没有数量上的充分验证。文章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相关行业的历史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上海航运和金融业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从短期来看,航运是金融的Granger原因的程度更大,而从长期来看,金融是航运的Granger原因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4.
汽车零部件采购物流 在物流一体化概念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大体上可以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当然.再分细一点的话.还包括库存物流、消费物流和回收物流(即逆向物流)等。  相似文献   
15.
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关系。但是,两者的因果关系并没有数量上的充分验证。文章对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相关行业的历史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上海航运和金融业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从短期来看,航运是金融的Granger原因的程度更大,而从长期来看,金融是航运的Granger原因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杭州湾大桥通车后苏浙沪相关城市之间交通运输费用的变化以及沪甬港口腹地进出口状况,运用概率交通量分配模型,估算大桥通车前后相关腹地城市至上海和宁波两港进出口货物数量和比重的变化,综合考虑货物始发地至海外目的地之间全程广义运输成本,得出沪甬两港竞争力指数的相对变化以及相应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星  宋炳良 《物流科技》2013,36(8):101-102
企业物流成本是当前热门的研究问题。文章从物流成本的相关概念开始出发,阐述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分析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市政建设重景观效应塑造 ,轻内河运输功能开发与利用的偏颇 ,本文通过对上海水上和道路两大运输经济贡献以及国内外经济与运输业发展关系的比较 ,指出要实现上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化解日趋严重的道路交通压力 ,振兴和改进上海市内河运输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港口内陆空间通达性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宋炳良 《经济地理》2001,21(4):447-450,477
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提高上海港口功能的空间辐射力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本文结合欧洲主要港口间的竞争焦点从码头吞吐能力转向内陆空间通达性的最新变化,从理论界定和实证分析上阐明影响上海等港口内陆空间通达性的基本因素,并针对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建设严重失衡和滞后的现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日贸易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逐步展开,随着两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不断深入,两国的紧密合作伙伴关系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中日两国地理位置相邻,以及产业贸易具有互补性,因此中日两国在经济方面必须相互依存。然而,近几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和中日政治关系的波动,使得两国的双边贸易出现下降。而中日贸易中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海运,又由于中日航线市场异常激烈的竞争状态,这使得经营中日航线的航运企业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生存环境。笔者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