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37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20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0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报告以作者的“人本体制论”、“广义产权论”和“第三波转型论”为理论依据,对中国未来几年发展转型的理论与方略进行了探讨。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总体上正由“生存型”阶段转向以追求人自身发展为主要诉求的“发展型”阶段,传统的低成本粗放型工业化模式进入调整转型期,城镇化将延续快速发展态势,体制改革也将呈现新的特点。在未来几年,中国应实行人本、绿色、创新和协调八字方略。人本战略:由“物本导向”到“人本导向”;绿色战略:由“环资启蒙”向“生态社会”;创新战略:由“加工基地”向“创新高地”;协调战略:寻求内外、产业、区域和城乡四个经济结构的各自均衡和总体协调。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体制的转型。应及时由单向度的经济转轨拓展为多向度的“五环改革”。要准确把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五环改革”的“靶心”,特别要注意摆脱特殊利益集团的束缚和掣肘,从而为发展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体制支撑和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92.
货币供给在整个货币循环体系中处于源头的地位,其性质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是货币理论中始终不容回避的基础性问题,用传统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难以形成共识。借鉴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货币及货币流通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从仿生学角度将货币循环定义为金融生态系统中金融主体内部之间以及金融主体与环境之间由于资金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联系,这种联系一是通过货币循环中的供给联系,一是通过货币循环中的需求路径,由此货币供给兼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它既是内生变量又是外生变量。  相似文献   
93.
我国的改革面临"战略提升"的历史性课题,其中包括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命题:一是经济领域体制创新的战略提升问题,二是"整个改革"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性体制改革战略提升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反映出的矛盾,既与前者有关,又与后者有关.  相似文献   
94.
广义产权论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目前我们还存在许多制度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突破,但是我个人的评估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已现雏形,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95.
“经济”者,经世济民也。这就不能不涉及民众的福祉问题。民众福祉的重点之一是收入分配。记得2010年“两会”开过不久的5月10日,《经济参考报》曾发表《中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一文,其中引用了我的“临界论”观点和诸多学者的见解,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经过2010年的深入讨论,现在问题看得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96.
97.
5就整个大陆而言,环渤海地区将是下一阶段台商投资新的热点地区。之所以作出这一判断,是基于对台商需求和大陆供给两方面的分析。■关于台商的需求分析●台商自身产业拓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8.
本刊今年第七期发表了根据录音整理的常修泽教授在“第三届中国产权市场创新论坛暨首届滨海产权论坛”上的演讲。常教授阅后致电本刊,表示由于时间所限,演讲未能充分诠释“广义产权论”的要点,故再撰一文,以尽未尽之意。  相似文献   
99.
常修泽 《浙江经济》2006,(23):52-53
研究构建和谐社会,大体涉及十个方面的问题,即:理论、历史、未来、现实、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原则、途径、部署、关键。六中全会公报用十个段落扼要阐述了这十个问题。其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具体内容,已在《决定》中详细论述。这里,笔者想透过字面的东西,探讨几个深层的问题,对其中的四个关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0.
常修泽 《产权导刊》2005,(10):21-22
创建节约型社会是一项新的国策 节约型社会的要点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我个人认为,节约型社会是一种社会的运转和社会的发展模式.我这里有一个模式:总的来说是一个社会的运转和社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