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9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种和谐的农业发展形式,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经,特别是对于四川这个农业大省实施农业循环经济意义重大.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了解目前四川农户参与农业循环经济的状况,深入分析农业循环经济实施效果与农户满意度及其内在需求,据此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着眼于非政府组织参与式方法在扶贫开发中的优势,在深入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政府失灵理论、参与式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从项目投入、项目产出、项目后续管理等三个方面构建了由十个指标构成的参与式扶贫绩效评价体系.运用非线性回归、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一个非政府组织扶贫的典型案例--四川农村发展组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显示:第一,贫困人口的受益程度与该组织对扶贫项目投入之间呈指数关系.第二,贫困群体的参与度是影响扶贫主体参与式扶贫绩效的最重要因素.第三,生存相关类项目扶贫绩效较高.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对非政府组织扶贫的建议和对我国政府扶贫的启示.  相似文献   
23.
民族地区贫困与灾害发生具有高度契合性。究其原因,除了灾害本身的贫困效应外,还与致贫因子与孕灾环境的契合性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基于风险及脆弱性的存在,这两者的契合具有理论上的必然性;而契合路径则主要体现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人口的增长与整体素质不高、经济的短板效应、薄弱的基础设施以及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因此,民族地区实施扶贫开发需与防灾减灾有机结合起来,让灾害治理与扶贫开发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共生理论分析框架,建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体系及其动态生成过程。本文通过对农村产业融合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以及共生环境的探究,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嬗变过程,进而探寻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推进策略,分析结果表明激活能量生成机制、打通能量传导渠道、完善能量分配模式以及营造有利外部环境等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共生理论的角度阐释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演化规律,为探讨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5.
农业补贴政策的环境效果正日益得到重视,为推动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改革完善,提升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亲环境生产行为的激励效果.本文基于2015年CHFS公开数据,利用OLS分析了农业补贴对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农业补贴对农药施用行为有抑制效应,且在不同种植类型的农户之间具有异质性,对粮食作物具有抑制作用,对...  相似文献   
26.
本文在对合作社社长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有关社会资本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社长的内部社会资本的概念进行界定,收集了四川省116位社长的内部社会资本状况的有关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社长的内部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相对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长的信任水平普遍较高,信任因子对社长的内部社会资本水平的贡献度较高,社长的内部社会关系网络呈现出同质性,与理事会成员的关系对社长内部社会资本水平起到重要影响;就整体而言,社长的内部社会资本水平差距较大;社长的内部社会资本水平受到所在地的合作社社长整体的内部社会资本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新村扶贫是贫困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四川在扶贫新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有益经验。为了扎实稳步地推进扶贫新村工作,提高扶贫开发的整体成效,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分析了目前四川新村扶贫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五个坚持”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
灾后新农村建设要切实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政府主导体现在从宏观上规划灾后新农村建设、健全机制、强化服务、培养新型农民;农民主体应积极参与,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骨干作用,形在国家、地方、企业、科研院所与农户结合的多元联动重建机制.  相似文献   
29.
运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行为改变模型,探讨贫困地区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贫困程度、不同经营规模、不同收入结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采纳动机、农技技巧对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影响,非农收入、预期收益、农业劳动力数量、风险态度、风险保障、科技培训和经营规模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家庭经营规模、科技培训对贫困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农业技术信息获取渠道、非农收入对非贫困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劳役动机和农业技术使用技巧对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更显著;农业技术了解程度对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非农收入、驻村农业技术员对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30.
庄天慧  邱峰  杨浩 《改革》2024,(3):127-141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难点在农村。县域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城镇,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县域富民产业是能在长期内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其在空间维度、组织维度和价值维度上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县域富民产业在产业发展端通过凝聚竞争优势提高产业效益;在农民参与端通过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农民就近就业和共享资产收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实践中,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仍然面临产业集群培育不足、辐射带动效应不强,产业同质化突出、结构不优,产业生产经营主体能力不足,产业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等困境。加快培育县域富民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应依托特色资源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产经营主体产业支撑能力、持续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