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4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美国在战后伊拉克的政治困难和对伊战争的国际政治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美国离真正胜利仍很遥远美国业已取得对伊战争的军事胜利。然而,这离真正的战胜利仍然遥远,甚至可能无法达到。按照西方战略思想家和战史家利德尔·哈特的界定(最深刻、也最简练的界定),真正的争胜利是指“战后的和平状态和本国人民的处境优于战前”。事实上惟一合理的这项标准衡量,美国已取得的对伊胜利至相当可疑。在这胜利后面等待着美国的,多半将是战后严重的治困难。在预计此类困难以前,有必要先指出美国很可能在战后遭的巨大军事麻烦。它们包括:在伊拉克长时间驻扎大量占领,其数至少必以万计,驻扎在一个很大部分实际上对美怀有敌…  相似文献   
12.
今年3月间,钱其琛副总理访问美国,其中包含着重要的战略性启示,这可以说是目前中国许许多多人没有认识到的.而且,即使假设他们对此一时有所认识,也因为随后的中美军机相撞等事件而转为严重怀疑或否定之.但是,这启示确实存在,并且实际上没有由于上述事件和中美关系增添的紧张而失去意义.相反,正是在目前形势下,我们的公众舆论和对外关系研究界两方面尤其需要重视这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 2 1世纪 ,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的来说面临五项基本任务 :超越民族主义 ,追求其作为新生现代国家的巩固和成熟 ;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需要 ,通过民主化进程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民主体制 ;贯彻综合努力和国际协调的原则 ,争取本国国内和发展中国家互相间的持久和平 ;着重审视并克服发展的内部障碍和战略缺陷 ,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 ;维护本国主权、自由和法理平等 ,反对滥施国际干涉。此外 ,对于个别拥有亿万人口和巨量自然资源并迅速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大国来说 ,还需要争取在 2  相似文献   
14.
时殷弘 《新远见》2008,(10):34-41
美国政治的这出精彩戏剧的根本背景,是超级强国美国的国威国势的显著相对衰减,这在同样以美国经济和金融状况走低为首要症候的世界经济严重不良氛围之中,构成了多事之秋国际格局变迁的一大方面。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政治中有些大事情 (或者说有些重大事态的发展结果 )并非由当事国的战略决定 ,不仅如此 ,有时在根本上战略可以远不那么重要 ,甚至多少不相干。然而 ,就大多数国际政治大事态而言 ,在并非最为根本和终极的意义上 ,战略仍十分重要 ,亦即操作国务的基本方式和基本规划至关紧要。即使像罗马帝国那样在其鼎盛时代“不可一世”的大强国 ,其长寿和拥有巨大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在于战略的优越 ,有如著名的《罗马帝国大战略》一书作者爱德华·勒特沃克强调的那样。至于国力相对较弱、综合条件相对较差的国家 ,战略的重要意义就更为突出。最高层…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需要以战略、制度和文化三方面综合较量的视野看待第二次布匿战争——决定西方文明未来方向的一场持久大战,并在它们互相能动的关系中探究和展示罗马最终战胜迦太基的基本缘由。在制度领域和首先体现于民族精神特质的文化领域,较量的主体是作为两个国家或社会实体的罗马与迦太基,而在战略领域,它们却大致只是汉尼拔个人与元老院主宰的罗马国家。罗马赢得了所有三方面的较量,其中真正艰难并且确实曲折跌宕的是在战略方面,包含重要的战略机理,而费边和小西庇阿是罗马统治集体内战略贡献特大的两位军事统帅,罗马的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则构成战略优越的终极条件。比较而言,作为民族精神和政治文化竞争的文化较量最深刻、最广泛,制度较量次之,战略较量又次之。然而,由于军事天才汉尼拔,对人类事务影响非同小可的偶然性在这场战争中大大有利于迦太基而非罗马,体现了人世间偶然对“结构性”必然的一幕精彩反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际关系的历史理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际关系研究基于历史理解。对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而言,国际关系的历史论述、思考和解释有首要意义;倚重历史-哲理思考的经典方法应当是国际关系理论化的首要方法。国际关系史研究有其本身独特的重大价值,并非从属于世界或区域的政治史、政治经济史或社会发展史研究。无论是国际关系学还是国际关系史学,都需要有广阔的视野、总体理解能力和历史方向意识,舍此不会有真正的历史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一、中亚:地缘政治的角逐场中亚曾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著名也最经久的大国竞争、对抗和间接冲突的舞台,并且由此成为将“西方”和“东方”两个现代国际政治体系连接起来的最前沿枢纽。拥有跨洲利益的两大世界级侧翼大国——不列颠和俄罗斯——将它们彼此在中亚的“大角逐”(The Great Game)视为头等重要的帝国战略组成部分。在此,地理位置是个极为明显和不可更改的决定性要素。作为英印的屏障、波斯的东邻以及广袤的俄罗斯南部“自然”延伸,中亚既构成了帝国安全所系的战略边疆和缓冲地带,也构成了侵入对方势力范围的战略通道和占领“权…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 2 5周年 ,本刊编辑部与《世界知识》编辑部于 2 0 0 3年 7月 8日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对日关系战略思考与比较”研讨会 ,来自学术界及有关部门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大家围绕如何从长远和战略角度思考中日关系展开了认真、深入的讨论。现将与会代表的发言刊登出来 ,以飨读者。需要说明的是 ,各位学者的发言纯系个人见解 ,不代表其所在单位及本刊编辑部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来,中国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口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和正确性,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关于自身伟大的民族历史意识,同时也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良好的发展势头及其显露的富强前景。另一方面,在某种意义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语是较多地往后看,因为其意大致在于(或者易被理解为)中华民族曾在力量和文明的双重意义上极为伟大,甚至非常先进,当代的中国人要争取复兴这昔日辉煌。中华历史上最伟大的是两个时期:一是“大唐盛世”,二是“康乾盛世”,特别是前者,很令人怀念。欧洲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情况: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