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31篇
经济学   19篇
综合类   3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刘健华  李中斌 《价值工程》2012,31(15):134-135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源竞争力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文献资料研究,对人力资源竞争力概念的界定,总结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与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关系研究,最后对研究分析了目前出现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3.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创新基本理论和技术创新问题研究较多,对创新文化的研究较少,而且比较分散,缺乏基础理论研究.最近,读了河北经贸大学郭晓君教授等撰写<创新文化贫困与创新效果关系研究--以167家知识密集型企业为例>一书,感到很好.这是一部具有原创性的学术专著,对企业文化学科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4.
亓英强  李中斌 《价值工程》2007,26(11):109-112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意识到并购对企业的重要性。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已成为决定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介绍了人力资源整合在企业并购中的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5.
论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斌  丁宇 《价值工程》2005,24(10):99-102
本文从分析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特点及局限性入手,展望了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趋势、新特点,并为此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相应措施,包括:转变观念、加强创新、增加投入、建立投资与回报的合理机制、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36.
全球人才竞争将围绕着创意人才而展开。通过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微观层面研究创意人才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素质构成;从中观层面研究创意人才的开发策略;从宏观层面研究创意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认为目前创意人才的研究刚起步,研究内容与方法仍有待拓展和延伸。概念的统一界定、胜任力的合理解构、开发策略的科学制定以及创意人才指数的实证检验是今后研究的趋势和重点。  相似文献   
37.
在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而这也直接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市场效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在信息不对称下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以及求出博弈均衡结果,并提出对策建议。分析表明:当概率P≥3/5时,贝叶斯均衡是(低能力,雇佣);当概率P<3/5时,贝叶斯均衡是(高能力,替换)或(低能力,替换)。  相似文献   
38.
生态、绿色逐渐成为这个数字化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与此同时,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数字化的运用。论文探讨如何运用“互联网+”的管理思维,有效地将从企业离职的核心员工延伸为企业的“无边界资源”。在绿色、生态发展的背景下,争取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39.
陈焱霞  李中斌 《价值工程》2010,29(32):12-13
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集智慧、知识与技能于一身的创意人才,拥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创意人才,是创意产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保证。文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创意产业人才方面的研究状况与启示,同时,指出了此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0.
马斌  李中斌 《经济与管理》2011,25(10):85-88
目前,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总体状况方面:科技创新人才规模相对较小;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缺乏;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留才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科技创新人才流失严重;全社会对人才资源开发和自主创新的投入不足等。二是在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缺乏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尚处于积累阶段。三是在中国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方面,企业尚未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主体,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存在障碍。因此,我们应着重从理论研究、公共管理和企业微观管理三个方面加强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