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24篇
经济概况   7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最抽象的意义上.我们把科学发展观概括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是一般的体现.而是集中的体现。集中到哪里?当然是哲学。因此.科学发展观就是指导又好又快发展的哲学,它包含了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途径和要求等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把科学发展观赋予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和高度.提升到哲学的境界.是党的一大理论创新.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为我们从更深层次上解读我国发展现状、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思路,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学会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改造世界.也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探讨浸润其问的哲学意蕴,才能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全面把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虽然是一个老问题.但对我们执政党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却是一个常讲常新的问题.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就是民心.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无论从怎样的角度看.更加重视民生.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都应该是中国未来发展和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核心使命。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梦想。我们党把这个古老的愿望引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梦想即将变成现实。完全可以这样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富民工程。所以,人民群众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亲切地称之为“富民思想”、“富民政策”。  相似文献   
1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执政,是我们党的全部追求,是我们党永恒的精神家园。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事业成功的最主要法宝,人民当家作主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党的执政能力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判定。  相似文献   
15.
节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它植根于地球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无限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应当从建设节约型政府人手,使节约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6.
让节约成为我们整个生活的一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抒望 《宁波经济》2005,(10):31-32
节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它植根于地球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无限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它是在肯定发展的前提下,着重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忽视人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82页)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在我国,当阶级矛盾退出其政治关系的主导地位后,公众的利益关系便开始凸现为社会的主导性政治关系。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变化,就是利益结构的变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越来越分化、多元化和异质化,公众的利益意识越来越自觉,组织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社会利益集团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复杂。执政党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能力的大小,是社会能否保持和谐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在新形势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抒望 《江南论坛》2012,(12):12-14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系统化,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思想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拥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最抽象的意义上,我们把科学发展观概括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是一般的体现,而是集中的体现。集中到哪里?当然是哲学。因此,科学发展观就是指导又好又快发展的哲学,它包含了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途径和要求等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把科学发展观赋予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和高度,提升到哲学的境界,是党的一大理论创新,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为我们从更深层次上解读我国发展现状、破解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