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17篇
经济学   24篇
经济概况   7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 考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讲,考场如战场,考试实乃命运之门,成败荣辱系于此。于是,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就有了莘莘学子的青灯黄卷、十年寒窗。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2.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基本原则 积极稳妥,借鉴吸收、强化规则;基本途径是勇于创新,党风推动,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03.
反腐败艰巨性同腐败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直接相关。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深到反腐败文化的高度。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  相似文献   
104.
一、统一的前提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八十七年来。我们党从革命党走到执政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主题和核心,就是发展。人类思想史上,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发展理论.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强调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位要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可以无可厚非的称作“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所谓“中国模式”,实质上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发展是硬道理,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我们的发展模式也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06.
从“民主革命”到“民主执政”,我们中国共产党在追求和探索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奋斗了90年,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7.
李抒望 《宁波通讯》2011,(19):60-61
当今世界,对任何一个执政党来说,既掌牢国家政权,又无危险考验之忧,天底下绝对没有这种便宜的事。在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开门见山的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相似文献   
10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文化建设承载历史使命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0.
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自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伴随老龄化社会而来的是老年人问题.据相关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