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11篇
计划管理   37篇
经济学   29篇
综合类   7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6篇
农业经济   13篇
经济概况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东  李长江 《当代经济》2006,(19):69-70
一、推动品牌发展的"双核心" 众所周知,创建一个强大的品牌是提高和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最好方式.得到消费者认同的品牌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其价值甚至会高于企业有形资产的总和.优秀品牌的创建是一个复杂而艰辛的过程,需要调动企业全部资源和增值要素.而品牌定位以及品牌延伸则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品牌定位是一个过程,是在消费者头脑中形成积极、持久、独特的品牌联想和增加品牌资产价值的过程;品牌定位也是一种状态,是消费者头脑中存在的对品牌特性的认识和印象.品牌延伸是现今企业拓展其业务的主导战略.通过借助原有的已建立的品牌地位,将原有品牌转移使用于新进入市场的其他产品或服务,以及运用于新的细分市场之中,从而达到以更少的营销成本占领更大市场份额的目的.通过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感知,形成对品牌特有的品牌联想,运用消费者头脑中形成的品牌联想延伸新的品类,品牌定位与品牌延伸在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中推动着品牌的建立与成长.可以说,品牌定位以及品牌延伸的实施对名优品牌的创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43.
SORRY。很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原计划一两千字的小,让我写成了“马拉松”。不知我的编辑和读是不是早烦了。其实,话还远远没有完。让我再骂几句硕鼠,行吗?  相似文献   
44.
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资料,从利用方式可把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在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却又给人类制造着生态危机,而且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终有一天会枯竭,由此引发的世界能源冲突不断加剧,这决定着人类要去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除了拥有不可再生能源的一切优势外,并不会给人类构成任何危害,能够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长远需求,为人类创造和平、自由、平等和繁荣,中国的强盛,中华民族的复兴,决定着我们必须拥有稳定的,越来越多的能源,然而,中国的不可再生能源储量低,远远不能满足自身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而且,不可再生能源已经使我们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应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45.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文化管理的困惑、误区及主要原因,继而提出构建我国企业文化管理要立足于当代中国文化的背景及其影响下的人性变化特征,最后提出了我国企业文化管理健康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46.
47.
围绕全过程监管提高认证认可公信力 国家质检总局根据中央精神和当前形势.确定把实行全过程监管作为今后质检工作的重中之重。认证认可工作要按照国检质检总局的部署,从行业高度,思考如何全过程监管,提高行政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48.
49.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消耗日益严重,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极大的关注。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问题的有效途径。因为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降低了碳排放,有利于大气的净化。本研究从低碳经济的现状、低碳经济的要素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50.
李长江 《水利经济》2005,23(4):58-60
水电设计咨询企业面临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日趋增长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必须强化科技创新,研究解决工程技术难题,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工程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积极研究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工具、改进设计方案、应用数字信息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