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19篇
经济学   45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要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革?怎样正确进行这种改革?“改革”是一个响亮的名词,世界上许多人都在讲改革,国内也似乎异口同声谈改革。然而,什么是改革呢?弄得十分混乱,应当正本清源。恩格斯在历史上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改革,他说:“所谓‘社会  相似文献   
62.
63.
杨承训 《经济学家》2001,(1):96-100
近50年来,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一系列事实,向我们展示了一条新的经济规律,即“科技-第一生产力”规律,或科技导驱经济发展的规律,由此引发经济学的一系列创新,例如对社会生产四环节、生产力特征、回报递减等都会有重大修正和补充,并且要求创建新的科技经济学。应当看到,“第一生产力”正在成为经济创新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64.
理论界面临一大挑战:有人称中国没有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西方相差20年.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当代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中创立了崭新的区域发展理论体系.世界上此领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路线:一种是单线思惟,将社会制度这一根本因素排除在外,仅以“纯地理”的“点——线”独立推进,加深了二元结构;另一种是系统思维,以社会主义为平台、以人民为中心,综合考量多元、多维整体协调推进区域发展,汇成合力,出现全面繁荣.后者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积累和创造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点.按照习近平同志新发展理念的视阈,中国的区域发展理论可概括为系统协调多维汇力的区域发展理论,远远超越了西方的传统学说.它具有九个特点,具体包括十大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建立在把握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关系社会化统一规律基础之上,推进中国取得举世无双的发展奇迹,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思路、方案和样板.  相似文献   
65.
论“弗”字形网络布局和沿黄—陇兰经济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正> 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原因,我国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生产力地域空间配置形成一个畸形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我国巨大优势的发挥。要想使生产力在今后几十年乃至一个世纪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必须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逐步调整生产力布局。近几年来,对生产力布局模式的争论颇多,也的确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论点。经过实践,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认真地分析现实生产力布局中的问  相似文献   
66.
<正> 我国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是我们的困难所在。摘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一国情出发。忘记了这一点,就会犯左的错误。但是,我们能不能把不利的因素变为相对有利的因素呢?毛泽东同志说过:“矛盾着的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我们有没有转化的条件呢?有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八亿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促进农业、工业  相似文献   
67.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是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抓住的一条主线。据我体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以计划经济为指导、与按劳分配相联系的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既不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更不是简单商品经济,而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遵循发达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规律,将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8.
宏观经济所要管的是关系全局、影响“大循环”的几个主要指标。 (一)影响全局的价值指标,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在全民所有制中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比例,国家每年集资多少,企业用于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留多少,职工个人按照逐步提高收入水平的原则分多少,外汇的基本平衡等。 (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使用价值指标,如基本能源的生产和分配,基本原材料的生产和使用、主要交通干线的建设、其他特殊紧缺的物资(包括进口商品中的大宗货物)。 (三)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资源的使用要控制,如重要矿产、大的水利资源、土地的征用。  相似文献   
69.
从西方金融危机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对比可揭示"中国模式"与欧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根本差异,验证新自由主义的危害。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考察新自由主义流行的原因并分析其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0.
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在实质上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坐标。坐标可分为三个理论体系: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观体系,包括共产党的领导和自我革命、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进程;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拓展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方式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以扩展和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的全面提升四种方式的质量;三是倡导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方法,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新格局的实际、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观点、坚持系统思维等。文章围绕新坐标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同时对上海社会科学院李正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研究”的相关优秀成果作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