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3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3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耕地流转中过度“非粮化”倾向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来我国典型地区耕地流转中出现的过度"非粮化"问题,剖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即:种粮比较效益低、法律和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用途不够明确、地方政府对种粮缺少应有的支持与鼓励、农地管理制度和监督缺乏、土地流转费用高以及对流转后耕地用途的片面理解等。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完善粮食补贴制度、对耕地流转的农业用途做明确的划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加大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2.
藏粮于地战略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长期实施的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策略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中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何为"藏粮于地"?实施"藏粮于地"有何益?实施"藏粮于地"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实施"藏粮于地"?对此,文章进行了系统分析论述。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粮食库存丰富,粮食生产稳定性增强,近年国际粮食价格低廉,这些为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创造了条件。然而,实施"藏粮于地"并非易事,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包括:耕地面积有可能再次大幅减少,耕地质量堪忧;水资源约束日益突出,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农业自然灾害突出;规模化生产经营与社会化服务水平低,粮食生产调控能力弱;国内粮食生产大萎缩和世界粮食价格危机有可能再现,冲击"藏粮于地"行动计划。实施"藏粮于地",关键在"地",核心在"藏"。数量充足和高质量的耕地是基础,同时,还必须有完好的"养地"与"用地"机制。因此,应强化"护地"、"建地"、"养地"与"用地",即走护、建、养、用"四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33.
为了扭转各地日趋严重的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国土部门加大了对违法占用耕地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了大量违法占用耕地现象,并促使部分被违法占用的耕地得到复耕.然而,在查处违法占用耕地复耕中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查处面积大,罚款多,而复耕面积小;二是在复耕中存在着各种乱象和假复耕现象.要控制违法占地,确保我国1.5亿hm2(18亿亩)耕地红线,一是需强化事前预警工作,避免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发生;二是强化对复耕土地的监督管理,避免假复耕现象的发生;三是将查处的违法占用耕地及时退还于农民或农业生产组织,保障土地真正回归于农业.  相似文献   
34.
农民“被上楼”的权益缺失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民“被上楼”、“圈地运动”等相关报道在各大媒体上频繁出现,农民上楼集中居住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农民“被上楼”的权益缺失问题更是讨论的热点。这源于国土部推行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简称“增减挂”),其核心内容是让农民上楼,  相似文献   
35.
第三届“东亚农业资源环境论坛”于2007年12月15~16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办。论坛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东亚农业资源环境研究中心)和日本九州大学东亚农业资源环境风险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并得到农业部科教司和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鼎力资助。论坛以“东亚地区食品供给系统与安全性”为主题,围绕食品安全与安心、农业资源环境和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规范(GAP)、食品供给、贸易与粮食安全、东亚食品安全、国际合作与协调等东亚地区学术界比较关心的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出席会议的有官员、专家学者和记者共80余人。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于道龙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36.
我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我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上向好方向发展,但耕地部分质量要素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恶化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37.
杨瑞珍 《经济师》2010,(9):200-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明确把保险业列入反洗钱监管范畴,在法律层面上确立了保险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应履行的义务。文章对保险公司业务领域潜在的洗钱风险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强保险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8.
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西部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也面临若干难题,如公益性推广经费不足、体系不健全、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不高、农民接纳能力低等。为建设一个以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为主体.由科研部门、教学部门、科技企业、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推广体系,需采取加强财政投入力度、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完善多元化推广体系、加快人才培训等措施。  相似文献   
39.
杨瑞珍  朱行 《粮经纵横》1997,(3):51-51,58
目前有关口粮和饲料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主要问题上,饲料粮需求的增加与人直接消费的口粮会发生争夺吗?谷物价格上升的原因以及饲料粮在遇到市场不稳定情况下能够及时地弥补口粮的不足吗?这些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家畜生产基本上都是以谷物的持续性生产为基础。在资源承载力下.要更加注意到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饲料粮的需求也增大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0.
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按耕地所处的山体坡度,将黄土高原区耕地分为平耕地、缓坡耕地、陡坡耕地,摸清了耕地的数量、类型、分布和高、中、低产田面积以及中低产田的主要类型和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黄土高原区耕地的主要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