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0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4篇
经济学   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2021年,处于持续变迁和动荡的国际格局将推升新兴经济体的主权债务风险,并通过多个渠道对我国产生影响。新兴经济体在财政金融领域具有天然的脆弱性,这主要与其政经与社会的发展阶段、财政实力、金融结构、外部融资能力、货币国际地位等方面的缺陷有关。在每次重大的外部冲击或金融危机中,新兴经济体都或多或少会被连累,甚至爆发新的、程度更严重的危机。  相似文献   
62.
2012年初以来,希腊债务问题再现危局,使其成为影响欧债危机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主导因素。2月21日,经过百余天马拉松式的博弈和谈判之后,欧元区财长终于就1300亿欧元的希腊第二轮援助方案达成了协议。这一事件被视为欧元区国家为避免事态恶化的关键之举,为欧债危机赢得了  相似文献   
63.
自2009年人民币跨境使用提速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成为深刻影响中国经济与金融体系的重要因素。香港仍是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战场,但新加坡、伦敦等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也不甘落后,纷纷表现出强烈兴趣,并迈出重要步伐。2012年4月,伦敦金融城正式发布计划,将把伦敦打造为西方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  相似文献   
64.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学会委托陕西设备维修分会筹备的《全国动力设备集中控制及动能管理专题讨论会》于80年9月6日至10日在西安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学会代表、论文作者30人,陕西省各企业代表、论文作者29人。全国设备维修学会副理事长俞奎、常务理事潘文斗和动力组组长王思温,以及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安立克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8篇。经评审,大会宣读11篇,交流资料13篇。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学习了姚依林副总理在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报告中有关能源政策的精神,听取了西安红旗机械厂汪国  相似文献   
65.
温彬  王家强 《银行家》2006,(2):29-32
2005年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除了“改革”之外,“经营转型”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词。很有意思的是,虽然“转型”一词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综合起来,基本上指的是经营战略、经营思维、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的调整。银行转型并非始于2005年,但在2005年却因一系列的机缘巧合而成为大势。如果说,前些年中国银行业经营转型主要表现在风险管理意识的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关注以及在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来寻求平衡,那么2005年的转型则表现在业务结构上,中小企业开始受到切实关注,零售银行业务竞争白热化,中间业务成为新宠。  相似文献   
66.
肇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凸显旧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弊端,并加快了全球经济重心格局的演变,势必对未来国际金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该文指出,受全球经济重心转移、全球化浪潮、人口老龄化差异以及技术革命推动金融周期演变这四大主要因素的推动,未来10~20年国际金融格局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国际金融力量对比、国际移民与金融资本流动的模式将发生新变化;在金融业发展新周期中,银行业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7.
迪拜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拜债务危机的爆发是金融危机冲击下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下跌、资金链条断裂、工程项目停工等多重因素下的结果。欧洲银行业在此次危机中风险敝口最大。此次事件应不会造成主权债务危机,新兴市场资金流向和美元汇率短期将受到影响,对世界经济的长期影响有限。迪拜债务危机对中国影响较小,但其所暴露的问题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8.
2008年7月,英国《The Banker》杂志公布了本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展示了次贷危机后国际银行业新的变化形势。本文结合1000家大银行历史数据,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银行业的重要发展特征、风险因素及其内在逻辑,并分析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的地位变化。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迅速,地位仍有上升空间,若措施得当,可望在未来实现更高的崛起目标。  相似文献   
69.
王家强 《中国外汇》2023,(19):50-53
<正>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仍未结束,高息环境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相关风险不容小觑。我国应做好跨越周期的风险管理,在经济复苏的路上筑牢风险防线。经过2022年以来的快速加息进程及与之伴随的金融动荡,美联储货币政策将何去何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2023年8月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的讲话提供了一个反思和研判的窗口。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美国经济面临的多重挑战来看,美联储的加息进程彷徨在新的十字路口,世界各国需要为此做好长远准备。  相似文献   
70.
<正>美国、欧盟、英国和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框架在各有差异的基础上具有三个共性特征:搭建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突出了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核心地位,强化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各经济体的金融监管框架始终与时俱进,伴随金融体系发展演进中的机构形态、产品供求、金融风险等的变化而调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跟进全球金融监管新要求,结合本地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