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财政金融   24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42篇
经济学   53篇
综合类   25篇
贸易经济   49篇
农业经济   10篇
经济概况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金融危机以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影子银行债务特别是具有高杠杆性的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快速增长,金融结构的不平衡风险增加,对实体经济稳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对实体经济波动影响的阈值效应,并进一步通过构建时变GARCH-CoVaR模型,测度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对实体经济波动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实体经济波动之间存在单向的风险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42.
随着第三次经济浪潮的到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打破了常规的发展规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具有了更强的生存力,但也置身于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关乎企业生存的长期目标必然超越产生正现金流等现实目标,为达到长期目标,企业应制定相应战略,并把包含战略的长期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决策和行为。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具有战略化的集中控制能力。控制不再仅仅是约束行为的工具,更应成为实现变革的工具。  相似文献   
243.
从风险累积效应和风险传染效应两个视角揭示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0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显著增加了银行风险,且三者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风险累积效应;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通过影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金融机构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以及境内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同比增速等信贷渠道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实现银行风险累积,从而增加银行风险;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显著提高了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和实际汇率的波动水平,且跨境资本流动通过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汇率市场将波动水平传染至银行系统,增加了银行风险,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汇率市场更是强化了这种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244.
文章在探索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政策选择与彼此搭配的过程中,为确保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之间相对稳定,以三元悸论非角点解过程为约束,采用TVP-SV-VAR模型探讨了宏观经济政策组合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时变动态关系。研究发现,汇率弹性的增加与资本账户开放对当期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在确保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前提下,汇率市场化与资本账户开放同步协调进行有助于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在不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能放松对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这样更有助于稳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如果仅扩大资本账户开放,而汇率市场化改革却裹足不前,则必将逐步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给国内金融系统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冲击。  相似文献   
245.
中国政府在2009年,对外承诺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为此利用改进后的Kaya公式对我国1985—2010年碳排放因素进行分解,考察信贷资本对碳排放的贡献度,并对我国2020年的经济总量、信贷总量以及碳排放总量进行预测,得出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至少比2005年降低47.75%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