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6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0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对创新基金未来支持方式与运行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型创新基金自1999年建立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良好的运作机制,运行五年以来成效显著。这一切使得创新基金在五年之后有条件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22.
本文结合国家科技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的导向要求,分析了宝鸡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与瓶颈问题,提出宝鸡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战略导向与发展路径及其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3.
当前,中国国民经济正处在增长动力减弱、结构调整压力加大的历史关键时期,发展经济的方式也面临“两难”格局。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为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寻找方向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为未来注入希望和动力的先见之举,但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4.
新技术革命引发了创新范式的变革,创新平台是随着创新范式演变形成的新的创新组织。基于创新平台的理论框架,提出创新平台构成的基本要素:平台式的组织架构,涵盖创新链多环节的组织实体,围绕创新平台搭建的创新网络以及具有促进创新效率的功能目标。进一步分析了创新平台的特征、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最后结合中国创新平台运行实际情况,总结了创新平台的运行模式,提出了推动中国创新平台建设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5.
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国内智力资源最密集、创新人才最集中.产业创新最活跃的科技园区,在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等方面为我国创新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起到了探索引领作用。产业技术联盟是中关村企业整合优化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扩大市场规模以及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区域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的中坚力量。本文基于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现状与目标,研究其对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企业发展、市场发展和创新环境建设四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
2008年6月11日,科学技术部下发《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建设指南”),提出以创新型科技园区为抓手推进国家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战略,进一步提升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这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也为国家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7.
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急剧变革.这种变革是开展“创业中国”行动的宏观背景.首先是第三次产业革命如火如荼,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带来全球性的产业颠覆,颠覆的时代必将爆发引致变革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创新创业;同时,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诉求和深化改革的强力催化,二者交汇必将铸就再度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能量,这种能量也是“创新创业”.因此,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创新创业,是全球经济情势使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8.
早在2006年10月,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深圳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六家国家高新区倡议共同发起“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动.历经7年多的努力,已基本完成了从思想观念到发展认识到空间布局等方面必要的准备,建设一流园区的初期建设阶段已经结束.当前,伴随着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的全国推广以及苏南、天津等新一轮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除了这六家高新区外,笔者认为,广州、杭州、天津、大连、青岛、济南等先进高新区,理应率先把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作为“三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9.
产业技术联盟支持政策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公共政策角度分析政府支持产业技术联盟的必要性,通过大量案例调研,分析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技术联盟相关政策经验,主要有立法支持、制度支持、组织支持、发挥行政管制作用、公共财政政策支持、专项计划支持等6个方面,并总结对我国产业技术联盟政策的4点启示.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2011~2017年88个国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方差分解和收敛性检验方法实证考察了国家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及其收敛模式,并将其与收入的收敛模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TFP而非资本投入是国家高新区收入差距的决定力量;TFP与收入的收敛性质呈现出高度相似的特点,总体、东中部国家高新区均存在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总体、东部国家高新区TFP的绝对β-收敛速度高于收入的收敛速度;总体、东中西与东北部国家高新区均存在条件β-收敛,且TFP的条件收敛速度明显高于收入的收敛速度;此外,在四大区域中,只有东部与中部国家高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