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关于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西方经济学、政治学思想强调政府的重要性与强调市场的重要性此消彼涨,并交替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公共产品失灵既因为市场失灵而存在,又可能基于政府失灵而产生。而经济法对公共产品供给的规制既要体现国家干预市场经济的功能,又要体现对国家经济权力的必要限制和矫正,正好契合了市场需要国家进行适度干预的经济法理念。 相似文献
12.
信息不对称既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对称,也有数量和质量上的不对称。基于经济主体“理性经济人”本性,信息优势者很容易利用其有利的地位,致使信息劣势者的权利被剥夺而利益受损。以致遭受外部性。经济法对此外部性的克服主要是通过配置信息优势者与信息劣势者的权利与义务以实现实质上的平衡。具体途径:一是赋予信息劣势者获取信息的权利并保证其实现。二是赋予信息优势者向劣势者强制说明义务并保证其实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共投资公平分享的实现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元聪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5(3):17-23
我国公共投资分享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公共投资资金来源上的总量不足,资金去向上的定位不准确,以及区域公共投资有差异、产业公共投资有差异和群体公共投资有差异等方面.因此,公共投资主体多元化旨在解决总量的不足,是公平分享的前提;公共投资方向准确是公平分享的具体途径;加强公共投资科学决策与合理监管是公平分I享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消费外部性现象比较普遍。从法学视角看,消费外部性体现为消费者基于消费而给消费者本人以外的对象造成的权利的侵害、利益的减损现象,主要表现为消费的环境外部性。从国外来看,环境权立法与司法的实践可以解决消费的部分外部性。我国消费外部性经济法解决具有其理论基础,具体可以通过法律赋予公民环境权利以及施加公民环境义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利基市场上,超大型数字平台肆意并购人工智能等科技型初创企业,关停或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研发、应用项目,试图弱化乃至摆脱中小企业对自己形成的竞争约束,致使平台经济领域中垄断风险上升,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各反垄断辖区的高度关注.而传统反垄断法律工具运作逻辑与平台经济特性的偏离,决定了既有的经营者集中控制框架无法有效规制平台扼杀式并购.对此监管窘境,应在平台经营者集中之程序控制框架中,完善强制申报标准、设计竞争合规措施、采用回应性监管模式;在平台经营者集中之实体审查框架中,革新反竞争能力判断规则、完善反竞争动机识别规则、以救济措施为核心健全反竞争可能性抑制规则,从而在平台经济领域中统筹形成\"内外联动、前后相辅\"的垄断风险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