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43篇
经济学   16篇
综合类   2篇
运输经济   6篇
贸易经济   6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随着武器领域产品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在新时期实战备战要求下,武器型号本身实战性、批量性、竞争性的属性特点日益显著,使得“十四五”武器领域产品化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挑战性。武器领域通过开展产品型谱和货架建设、型号产品选用、产品成熟度提升、产品实现过程提升与卓越等级认证等武器领域产品化工作,打造武器一流产品体系。本文以雷达导引头型谱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实现一流产品体系为主线,对导引头型谱建设与型号应用的研究与实践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炼。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物流企业跨界之风盛行,但其实际经营效果并不如意。文章分析了物流企业跨界发展的动因,并分析了物流企业跨界的难点及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流企业跨界发展的制胜之道,即抢占客户服务制高点、抢占供应链金融制高点、抢占消费者预期制高点、抢占大数据服务制高点,同时提出要注意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协同发展,以期实现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63.
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生态化要求。以物流业NOx、PM2.5等污染物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基于SBM-Undesirable和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建立物流业生态效率及其三类提升潜力测度体系;在识别三类潜力不同提升效果的基础上,分析2004—2017年黄河流域内外部的物流业生态效率,运用ESDA方法从空间演化角度揭示降污潜力挖掘的重点区域和重点联动区域。分析表明:黄河流域物流业生态效率落后于黄河流域以外区域,且落后差距随时间持续扩大;呈"上游低、中游居中、下游高"的显著性差异,且差异随时间呈稳定趋势;相较于资源节约和增加期望产出,挖掘降污潜力是提升效率、缩小差距的最有效途径;上游是降污潜力挖掘的重点区域,甘肃、青海、山西具有降污强联动性。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4.
国际陆港基础理论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国际陆港的定义,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阐述,进而论述了国际陆港对内陆城市、沿海港口、承运人、货主和运输系统的影响,分析了国际陆港的发展动因,最后提出了国际陆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鉴于从物流业发展来解释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这一角度存在的一些缺陷,文章在综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观点。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贸易开放度和国际投资开放度作为对外开放门槛变量,证实了其在物流业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这一运行机制上存在着非线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间,贸易开放度作为门槛,二者作用机制表现出了"倒U"型的相关关系;国际投资开放度作为门槛,二者作用机制表现出了显著的"逐步减弱"型相关关系,与理论和经验判断相一致。由于对外开放门槛效应的存在,系统、动态地看待我国对外开放和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成为文章研究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6.
67.
陆港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建设发展的趋势。我国陆港发展虽然只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已经在我国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各地规划建设已有近百家陆港。在当前陆港建设发展迅猛的背景下,文章拟从我国陆港发展布局的现状出发,基于各类文献及访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对各地陆港的实地调研,总结分析我国陆港空间布局现状、面临的形式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索我国陆港空间布局的演化规律及深化方向,文章的研究结果有助于陆港经营主体更好地把握陆港未来空间演化规律,避免盲目建设,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从而也更好地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8.
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铁路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作为交通基础设施门槛变量,以贸易开放度、国际投资开放度作为对外开放程度解释变量,证实了交通基础设施在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这一运行机制上存在着非线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2003—2012年,铁路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门槛,使得贸易开放度、国际投资开放度分别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促进、阻碍作用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相关关系;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作为门槛变量,对外开放程度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了“U”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69.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在两业联动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症下药,从影响联动发展的关键要素入手,更好地促进两业联动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0.
根据集成场基本范畴,分析物流集成体主导的物流链和制造集成体主导的供应链的网链结构形成及融合过程,探讨场源、基核在两业网链形成、融合过程中的发展机理,提炼集成体间联接键及竞合关系理论以指导两业联动在实践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