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41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7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技术进步、结构变动与改善国民经济中间消耗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本文利用历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对中国1992年以来中间消耗水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三大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中间需求消耗矩阵时间序列研究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及价格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中间消耗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这一时期,技术进步对降低国民经济中间消耗的水平和改善经济增长效率做出了贡献,但由于价格关系的改变和中间消耗水平较高的部门比重增加,用现行价格反映的整个国民经济的中间消耗率反而是上升的。要改变这一趋势,保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效率,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结合起来。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降低整个国民经济中间消耗水平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2.
蔡志洲 《新财经》2006,(5):40-40
蔡志洲看来,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这需要政策的扶持,尤其是城乡共同市场的建立。谁能把握城乡共同市场,谁就将抢得新农村建设的商机  相似文献   
23.
蔡志洲 《新财经》2007,(8):39-39
由制度创新引发的流动性过剩,当然需要通过实施适度的货币政策来抑制,但仅仅依靠货币政策仍然不够  相似文献   
24.
刘伟  蔡志洲 《新财经》2006,(4):40-41
使土地增值的利益真正属于与土地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农民,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度要求改革开放28年以来,中国经济在总量上已超过2.2万亿美元,名列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列世界中下游,尤其是城乡差距加深的经济二元性特征突出,这种城乡二元性的加深越来越成为一系列制约发展的矛盾根源。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我国现代化现阶段的进程中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宏观调控状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景气、新的居民需求、国有企业改造、积极财政政策效应及各地发展当地经济的积极性,是促使本轮固定资产投资激增的主要原因。对中国经济增长来说,总需求上的结构性失衡比总量不足具有更大的危害。但也应该看到,此次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和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较大的不同,应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对最终需求结构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6.
经济失衡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8773亿元,同比增长9.7%。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累计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幅从2月底的53%降低到7月底的31.1%,累计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则从1月底的11.8%增加到7月底的12.8%。这说明国家  相似文献   
27.
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赶超"目标,我国经济增长采取了外向型经济和投资先行的战略,这对我国实现和保持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为中等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扩大内需尤其是提高最终消费水平,对促进我国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现阶段影响最终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改善民生和扩大消费应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此外,要实现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必须缓解一些新的矛盾,努力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问题及结构性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28.
从发展的观点看,我们认为总需求增长放缓是当前经济增长中的主要矛盾,宏观调控措施的重点不应再是通过各种平抑措施控制过热的需求,而应该是适度放缓调控力度,延续经济增长在高位运行的期间。  相似文献   
29.
高速增长下的发展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首先通过改变分配关系,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激励竞争和提高效率,使经济活跃起来。但也应该看到,随着以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反映的经济增长阶段的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失衡(如地区、城乡、行业和收入分配失衡等)开始显现并逐渐扩大,解决这些失衡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提出,中国应该从以经济增长为主要发展目标逐渐过渡到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从宏观管理上看,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社会综合管理的结合则是这种科学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30.
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进行了比较,分别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比较等方面,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