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9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56篇 |
工业经济 | 166篇 |
计划管理 | 800篇 |
经济学 | 349篇 |
综合类 | 166篇 |
运输经济 | 57篇 |
旅游经济 | 5篇 |
贸易经济 | 457篇 |
农业经济 | 275篇 |
经济概况 | 387篇 |
信息产业经济 | 17篇 |
邮电经济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4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202篇 |
2013年 | 113篇 |
2012年 | 176篇 |
2011年 | 170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186篇 |
2008年 | 166篇 |
2007年 | 185篇 |
2006年 | 147篇 |
2005年 | 116篇 |
2004年 | 103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127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94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知识型企业的经济特征显示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的主导者,人力资本的独特性决定他们是企业价值的真正创造者,知识型企业中人力资本应该主导企业剩余权的分享。 相似文献
52.
房地产估价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如何使课程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文章从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支撑、考核体系的变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
54.
袁国荣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1996,(2)
社会储蓄结构与通货膨胀简论袁国荣个人部门是迄今为上体制改革的最大受益部门,这是改革得到推进的一个主要动力。但当改革深入,个人部门中的改革既得利益者再也无法从改革中获取递增的预期收益而需要承担改革成本时,便不再支持改革,使改革出现阻力和困难。国民收入分... 相似文献
55.
前不久,新密市政协一届十七次常委会认真听取了市审计局局长刘保立所作的《强化审计监督,服务经济建设》的情况通报。委员们对审计工作情况进行了分组讨论和评议,一致认为,几年来市审计局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审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认真履行审计法定职责,严肃查处经济领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为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好的职能作用,审计工作是扎实的,成效是显著的,被誉为“经济卫士”称号名副其实。委员们还对今后审计事业发展提出了五条很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一是要加强审计情况上报和审计结果通报工作,以争取… 相似文献
56.
57.
58.
袁乐平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7,30(3)
消费非饱和性与生产过剩的矛盾冲突是一种理论幻觉.这种幻觉源于对狭义消费与广义消费两种不同概念的混用.狭义的消费概念包含效用性和消耗性两个基本内涵.广义消费保留狭义消费的效用性规定,而放弃其消耗性规定,将意愿储蓄纳入消费范畴之中.在储蓄性消费中,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离开来.因此,储蓄性消费有两种独立的形态:一种是实物型储蓄性消费,它与消耗型消费一起构成实物型消费,具有可饱和性;另一种是价值型储蓄性消费,具有非饱和性.生产过剩是相对于实物型消费而言的,非饱和性则是相对于价值型消费或者总消费而言的,二者是可以并存的.一部分家庭对价值型储蓄性消费的追求导致另一部分家庭不得不进行非意愿的实物性储蓄. 相似文献
59.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在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因此企业党组织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方法,使企业党组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核心的动力。 相似文献
60.
高职微生物应用课程能与生物化工企业的灭菌工、培菌工、化验工、无菌试验工等职业岗位完美对接。此时,课程的重点是掌握八大技术(技能)及其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和操作习惯;难点是检测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无菌操作习惯的养成等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采用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为主、以引导一自主学习式、协作讨论式、多媒体教学等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基础实验+综合实训+开放性试验”的模式进行进行多层次、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