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249篇
工业经济   21篇
计划管理   102篇
经济学   194篇
综合类   38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46篇
农业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贾康  张新强 《全球化》2023,(2):36-47
本文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相关的两个假设角度入手,依基本原理探讨发展和丰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认知框架体系。由此得出“不占有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劳动和占有并管理生产资料的企业家(主)的劳动可同属于抽象劳动来源”的结论,以及“作为利润本质的剩余价值形成的来源,一部分来源于直接劳动,另一部分则来源于间接劳动(管理劳动)”的结论,从而合乎逻辑地在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体系根基之上,扩展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覆盖面与解释力,并为更好认识“复杂劳动”与“管理劳动”的贡献,肯定企业家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以及正本清源认识“剥削”问题,理性把握“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并存问题,形成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