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65篇
经济学   6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5篇
经济概况   3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乡镇政府生存在一个庞大而严密的考核体系中,对上要接受上级考核,对内要考核工作人员,对下也要考核村庄干部。这个考核过程是政府内部自上而下的运作过程,可以说既脱离乡村社会需要,也脱离农民参与。这种问责制度运行的结果,是乡镇政府在许多情况下是为考核而工作,大量政府工作与乡村发展的实质进程无关。  相似文献   
42.
赵树凯 《发展》2007,(10):9-11
考察20多年来县乡改革的目标定位和客观进程,我们发现,实际演变往往超越政策设计的美好初衷而陷入新的困境.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困境仍然可以概括为"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简单体制循环;但是,问题本身比这种认识要复杂深刻得多.当目标设计和实际进程发生鲜明冲突的时候,这种背离和尴尬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是目标设计出了问题,还是改革进程的操作出了问题?进一步的问题是:既定的目标还要不要坚持?如果不坚持,那么新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要坚持,改革应该怎样推进?  相似文献   
43.
穷村修桥记     
这是一个贫困山村:村庄人口不足900人,人均年收入不足900元。但是,即便是政府统计中这区区900元,许多村民也拒不认账,有的村民当着村干部就说,“哪里有900,我看600也没有”。其实这个数字连村民也搞不精确,但穷是无疑的。在官员眼里,贫穷主要表现为数字报表;在村民眼里,贫穷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甚至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巨大尴尬。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个村庄,村民们谈及本村的贫穷,使用的主要指标竟然是“光棍多”。这个讨论的场面发生在村头,一个春寒料峭但是天朗气清的上午,有三三两两的人在晒着太阳。我问:“有多少?”,附近者回答:“我们都…  相似文献   
44.
这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村子。在我看来,其贫表现在物质层面,其弱表现在精神层面两相比较,“弱”是一种更深刻的发展困境。将近十年来,这个村一直在全县75个贫困村名单榜上有名。但是十年前它并不是一个贫困村,那个时候这个村甚至称得上繁荣。当时的一条省级公路在村边经过,一些村民借势发展起路边经济,小旅店、小饭馆、小发廊等服务业比较发达。有县乡干部开玩笑说:“当地三陪业务是率先从这里发展起来的,一度被人们戏称为小香港。”但是后来,这个村无可奈何地衰落下去了。原因同样简单,就是公路改道。这个村很快就沦为贫困村,年年都成为扶贫重…  相似文献   
45.
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纪登奎等四人辞去了政治局委员职务。在这次会上,关于纪登奎等人的辞职,陈云专门讲了话:"我不赞成这样对犯错误的同志揪住不放。这种检讨没完没了的情况,我认为不是党的好作风。党接受了他们的辞职以后,在政治上要分配他们的工作,在生活上要照顾他们的需要。"(李艳、熊志勇,《再生中国》下册,第559页,当代世界出版社,2012)1980年4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46.
农民流动的自发机制初探赵树凯1993年冬至1994年春,农民流动达到空前高度,据中央有关部门对全国不同地区40个信息点县的调查,1994年1-4月份,40个县外出劳动力数量平均为33245人,比1993年全年外出劳动力数量还高9.4%。外出劳动力占农...  相似文献   
47.
乡镇政府的应酬生活——10省(区)20个乡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乡镇领导谈工作体会,很多人大发感慨:“会议多,文件多,汇报多,接待多,检查多,常年累月穷于应付,经常感到忙得没有头绪。”如果把乡镇领导干部谈到的以上几种经常性活动统称为“应酬”,诸如此类的“应酬”确实构成了乡镇政府生活方式的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48.
以往关于农民流动原因的一些分析,大都是从外部进行的,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诸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农民的收入预期提高等等,回答的仅仅是“农民为什么要外出”的一般性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微观的,即“为什么有的农民外出,有的农民没有外出...  相似文献   
49.
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区域流动来看,作为劳动力输入区的江苏省无锡县,有两个显著特征:(1)地处长江下游太湖水网地带,由人口稠密的乡村所构成。辖区面积1234平方公里,除去太湖水面为960平方公里。设有35个镇,584个行政村,总人口10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96万人,劳动力55.4万个,耕地面积83.7万亩。它本身不是城市,而且没有县城,县直单位设于无锡市区。但处于上海、南京两大城市之间,环围无锡市,京沪铁路从中穿过,易受城市幅射。(2)就业机会来自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发展,使这里变为以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农业区。1993年工农业总产值480.9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产值436.1亿元,占91%,其它工业占7%,农业产值约占2%。乡镇企业基本由镇村社区集体企业构成。农村人均收入去年达到2165元。不仅当地80%的农民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而且目前外来农民工已超过13万人。 现在人们对农民的区域流动有不少忧虑。情况如何,问题何在?怎样搞好市场就业下的政府管理?前不久我们到无锡调查,与县八个部门负责入座谈,去一些镇、村、企业,询问农民工和当地居民,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50.
作为一级政权,乡镇是党委政府混合运作的一体性机构,党委书记的集权程度很高,但是,乡镇政府本身的权力体系是残缺的。乡镇政府对内部单位的人事管理缺乏自主,垂直单位则基本上掏空了乡镇政府管理的实质内容。在这种条件下,上层又赋予这级政府以极其沉重的使命,乡镇政府承受了许多不能承受之重。虽然乡镇政府诸多不良行为可以归结为干部素质,但整体来看要首先审视政府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