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2篇
工业经济   14篇
计划管理   18篇
经济学   12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77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一季度能源生产和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部分地区供电紧张局面依然严峻,煤炭市场供求偏紧,能源市场价格普遍上涨。需求拉动是当前煤炭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成本推动是电力价格上调的基本原因,国内石油价格主要受国际石油价格变化的影响。二季度能源生产和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发电量同比增长15.59/6左右,煤炭市场供求状况会略有好转,石油市场供求平衡,能源市场价格仍会在高位波动。  相似文献   
72.
73.
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发育和完善方面,政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及时制定与社会信用体系发展有关的各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4.
规范市场秩序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市场制度有效运行的保障。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比较完整的成功经验,包括规范市场秩序的基本内容、主要措施、政策目标和政府职能定位等。这些都为我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5.
三季度乘用车产销量继续回落,市场供大干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综合价格指数比年初下降11.95%。预计全年乘用车累计产销量将分别增长15%和10%;供求差将维持在30万辆左右,价格指数将继续下降2%左右。从目前情况来看;消费环境不断恶化已经成为继“持币待购”之后又一个制约乘用车增长的瓶颈因素,并且它将对我国乘用车产业的发展产生更长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上半年市场价格变动的特点 (一)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服务和居住价格涨幅明显 2005年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呈温和上涨态势,同比累计上涨2.3%,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除2月份外,各月同比涨幅逐步回落,月环比涨幅自三月份后为负值,但降幅逐月缩小(见图)。  相似文献   
77.
呼唤中国征信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征信是指对他人的资信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企业征信业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在经贸活动中,地域差异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合作双方互相不了解情况,由于信用状况信息的不充分给交易双方带来许多麻烦,也给一些欺诈行为以可乘之机,使得社会交易成本上升,一些企业吃亏上当的事情屡有发生,而委托一个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通常成为征信公司)对合作对象进行资信调查和信用咨询,可以使交易决策更有依据,从而保障整个交易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8.
国际石油市场走势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并不断创出历史新高。10月1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一度冲高至55美元。当日收盘价为54.93美元.为该交易所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以来的最高纪录。油价一路飙升己引起全球担忧!进入11月,油价回落……  相似文献   
79.
总体上来看,2004年上半年粮食价格涨势强劲,受夏粮和早稻增产以及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自5月份以来,粮食价格出现回落态势。全年粮食产量将呈现恢复性上涨,产需缺口缩小,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半年粮食价格将会呈现小幅上涨趋势。粮食价格上涨仍属于恢复性上涨,总体上利大与弊,不需要进行过多干预。今后政策重点仍应以提高粮食产量为主,关键是巩固和完善当前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构建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0.
2001~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告首先对2001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及其变化原因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然后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对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进行了总体判断 ,最后提出了促进2002年以及今后中国外贸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