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68篇
工业经济   18篇
计划管理   69篇
经济学   49篇
综合类   15篇
运输经济   4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7篇
农业经济   21篇
经济概况   9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2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91.
农村合作组织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合作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能够有效缓解农业生产规模收益要求与农户分散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合作组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大,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速度明显提升,金融需求规模显著增加,需求种类日益增多,需求特征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结合我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实际,在分析农村合作组织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对衣行如何在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中寻找和把握机会,就发展战略、市场定位、产品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92.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十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合作日益深化,共同开创了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中亚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召开推动双方友好合作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推动中国—中亚合作迈向下一个“黄金三十年”,应进一步完善贸易和投资合作机制,挖掘跨境电商发展潜力,构建更加全面立体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农业和能源领域务实合作,创新农业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构建利益共享、安全稳定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多边协作,共同应对安全领域的新挑战,构建“中国—中亚安全共同体”;弘扬“丝路精神”,扩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合作范围,促进中国与中亚各国人民“心联通”。  相似文献   
393.
2020年9月,中国正式宣布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展现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实现“双碳”目标对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出了要求,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绿色金融是推进“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要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394.
中共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统筹部署、一体谋划、一体实施,极富深意和新意。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通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连接产业、科技和人才发展,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95.
396.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能够产生推动创新创业、优化资源配置、提振市场信心、提升开放质量等作用,从而增进有效投资、扩大居民消费,为畅通经济循环、扩大国内需求提供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坚定不移地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制度规则与政策体系已基本成形。各地都将改善营商环境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纷纷出台措施、完善制度和对标先进,在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服务和监督执法等各领域持续改善。但综合来看,地区间营商环境优化措施的落实效果有所不同,现实差距依然存在。今后,优化营商环境要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升市场预期和信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强化基础制度建设、抓好各项措施落地,并建立地区间协同机制;同时,要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积极对接国际规则,在新形势下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动力、增强后劲。  相似文献   
397.
<正>我国建筑业可能将体现两个根本性的产业模式转变:一是终结大规模现场流水作业生产方式完全主导的时代,从而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大量个性化生产、分散式就近生产将成为重要特征;二是将工业互联网应用到建筑业,实现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建造向服务型建造的转变,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也将发生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