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42篇
综合类   4篇
贸易经济   17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4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陆立军 《浙江经济》2011,(24):26-27
浙江应充分发挥民间人才、民间资本、民营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深化创业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确保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62.
陆立军 《浙江经济》2006,(21):33-35
如果把“义乌商圈”看成一个人体的话.那么构成“义乌商圈”的要素中,市场体系就相当于心脏和血管,产业支撑相当于骨骼,商人群体相当于大脑,物流网络相当于肌肉和神经。[编者按]  相似文献   
63.
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是整体提高中小企业素质和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式,对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富有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准确把握浙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优劣势、成长模式等问题,浙江省软科学研究所设计了大型问卷,对浙江省所有的县(市、区)以及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宁波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400多家中小科技企业进行了调查,最后回收1162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和分析前后历时7个多月。  相似文献   
64.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特别是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浙江省绍兴市农村科技型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到 1 999年底 ,全市已有科技型企业 450余家 ,培育了电子信息、医药与化工、机电一体化、节能与环保等优势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 1 95亿元 ,已初步形成了“一带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取得显著成效。为了进一步研究绍兴市农村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关问题 ,笔者在绍兴市科委的支持下 ,于 2 0 0 1年 1~ 5月 ,对全市科技型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 ,回收有效问卷 1 3 1份 ,回收率为94…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技术路线图的定义、分类、步骤、方法等进行文献回顾,提炼出技术路线图制定的思维方式,然后以浙江纺织工业为例,运用技术路线图思维尝试提出浙江纺织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思路:以强化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为基础,围绕"市场—产业—技术"这条主线,在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对产业链的双向驱动下,提出浙江纺织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6.
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两种重要制度创新。研究二者互动的内在机理,对进一步发挥各自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很有意义。文章以浙江省义乌市小商品市场以及相关产业为例,结合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所得,研究专业市场如何带动、提升地方产业集群发展。作者认为,专业市场对地方产业集群的带动、提升作用与其本身的性质有着显著关系,并且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67.
68.
<正> 甘肃农村商品化道路,除了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进行探索外,借鉴其他地方已有模式的成功经验也是必要的。“温州模式”为甘肃农村经济商品化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迪呢? 1、甘肃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待于广大干部群众商品观念、竞争观念和创新观念的进一步增强。现在一提发展商品经济,有人就强调交通困难。交通不便确是发展商品经济的一大障碍,但由此认为甘肃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不起来,是缺乏说服力的。温州距省会杭州300多公里,交通条件也不好,连铁路都不  相似文献   
69.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经济系统竞争合作动力机制,本文从演化动力学角度建构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以揭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的内在演化机理及实现机制。分析表明,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是一个由竞争合作协同机制驱动的协同演化结构与过程。在此过程中,微观个体之间、宏观系统之间以及个体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内生性地推动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模式从合作协同型、竞合协同型向竞争协同型转换,由此促使两者的互动层级从微观向微宏观耦合进而多层级融合跃迁,互动阶段也从萌芽形成期向成长发展期再到成熟再发展期转换与递演。最后,以义乌商圈为例,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分析框架与模型,由此进一步揭示了义乌商圈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协同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70.
从“鸡毛换糖”到企业集群——再论“义乌模式”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改革开放以来 ,浙江义乌实施“兴商建市”战略 ,逐步形成了农村欠发达地区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义乌模式”。关于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义乌模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笔者在《“中国小商品城”的崛起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义乌模式”》(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 999年第 1期 )一文中 ,已作了一些初步分析。此文发表后笔者收到了不少来信 ,提出了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也热情鼓励将这一研究继续下去。为此 ,我们撰写此文 ,拟从经济学的角度 ,对“义乌模式”的形成、发展和未来的趋势 ,再作一些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